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一章:神念降臨,天女臨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神念降臨,天女臨凡 (1 / 2)

在《天地任我行之一》中,女家樂成了父親鄒君的指定繼承人,繼承了“先天聖人”父親體內無數“大千世界”的最終控制權。於是,她在閒得無聊時將“神念”掃遍諸天萬界,附著在一個小女嬰身上。

這是一個時空錯亂的世界,世間不僅有科技文明,也有修真文明,甚至還有魔幻文明。不過,修真者、凡夫俗子、異能者之間雖然活動區域互相重疊,但通常沒有什麼交集,即便有,也是受限制。

因此,在凡人的意識中,這方世界又被簡單的分為“九大洲”、“四大洋”。其中,“九大洲”分別為“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亞特蘭蒂斯洲”、“北阿美利加洲”、“南阿美利加洲”、“雷姆利亞洲”、“澳大利亞洲”、“南極洲”。其中,“南極洲”又被成為“安踏課題課洲”或曰“南大荒”。

由於這個世界乃下界凡間一個圓球狀的類地行星,因此在“九大洲”之間還有“四大洋”,分別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不過,這些都是西方異能者與凡夫俗子們的地理常識罷了。

在東方修真者眼中,“太平洋”即“東海”,“印度洋”為“南海”,“大西洋”為“西海”,“北冰洋”為“北海”。並且,這四大海洋之間雖然有“九大洲”阻隔,但彼此間也是互相連通的,銜接處叫做“邊緣海”。

在東方修真者們看來,“亞細亞洲”北部與“歐羅巴洲”可合併為“北俱蘆洲”,“亞細亞洲”東部和南部為“南贍部洲”,“亞細亞洲”西南部和西部為“西牛賀洲”,至於西面更遠的“阿非利加洲”則為“大西荒”。

與“亞細亞洲”隔“東海”相望的最遠處南、北兩塊“阿美利加洲”則為“大東荒”或曰“東勝神洲”,在“東海”中央位置的大陸叫“雷姆利亞洲”、在“東海”與“南海”之間的大陸叫“澳大利亞洲”或曰“大洋洲”。

在“東海”以南的遠方大陸叫“南極洲”或曰“安踏課題課洲”即“南大荒”,在“南海”以西的大陸叫“阿非利加洲”或曰“大西荒”,在“大西荒”以西的海洋叫“大西洋”即“西海”,而“西海”中有“亞特蘭蒂斯洲”。

在“北俱蘆洲”以北的海洋為“北冰洋”即“北海”,而“北海”以南的“東半球”地理位置便是“北俱蘆洲”,而“北海”以南的“西半球”便是“東勝神洲”。這便是這顆特殊類地行星的表面地理大致分佈圖了。

此時,在“南贍部洲”大明帝國南部廣南西路靖江府古田所附近的偏僻山村裡,正有一戶與眾不同的“人家”在忍受著“多子多福”的折磨,因為這戶特殊農家已連續生育了13個女兒,就是生不出兒子!

在舊社會的偏壁鄉村,女孩最不值錢,畢竟女兒長大後得嫁出去,因為官府為了恢復戰後人口損失好收取人頭稅,明文規定女子年滿十五歲不嫁有罪,其父親或兄弟須參軍,否則罰款五倍人頭稅!

此外,由於舊社會重男輕女,即“女子無才便是德”,導致女孩兒不僅不能上學唸書接受教育,而且還沒有足夠食物和衣物維持基本溫飽,因此身材普遍瘦小羸弱甚至發育不良,幹活遠不如男孩強。

於是,從古至今,在舊社會里尤其是農村貧苦之地,女孩就是“賠錢貨”,雖然能吃飯卻幹不了重活,還沒長大就得嫁人生娃,給人家傳宗接代,等於是為他人作嫁衣。這導致很多女孩生來被拋棄。

當然了,也有一些“開明地主”或“官宦鄉紳”家裡的女孩被當成“掌上明珠”來寵,關鍵是看她爹是否能珍惜這份血脈親情,畢竟在舊社會里,只要懂算賬,都覺得“養女不如養豬划算”,畢竟養豬還能殺來吃肉!

於是,當時有人詛咒別人時,常說的就是“菩薩保佑他家媳婦生一窩女娃!”,或吵架罵人時乾脆就大吼:“你家祖上沒積德麼?要不為何生那麼多女兒?想生兒子?沒門兒,咒你生兒子沒屁股眼!”

這戶“匠丁”人家原本姓“催促”,九代單傳,據說祖上是木匠出生,先人們學過《魯班書》,中了書中的“詛咒”,故每一代人娶妻生子都不容易,不是懷不上孩子就是孕婦難產而死,故才九代單傳。

此外,這戶人家每一代男主人娶妻後,其孕婦都得生了好幾個女兒之後,才能生出一個病怏怏的兒子,然後不能再懷孕了,若是再生就會難產而死。而那病怏怏的男孩艱難長大後只能繼續做木匠。

但輪到第九代單傳的男主時,好不容易取上一個同樣是窮苦人家女來做媳婦,見此女前凸後翹,屁股肥大,便猴急著要給她配種。這就惹怒了剛滿十五歲的妹子,二話不說先來個過肩摔,竟徹底制服男人!

此後,每次同房都是女上男下,因為此女強壯有力,丈夫弄不過她,只好委曲求全地忍耐著,於是第二年便生下了大妞“催我弟”,第三年生下二妞“催你弟”,第四年剩下了三妞“催她弟”……因果就這樣迴圈。

雖說“男主外,女主內”的“男耕女織”模式是舊社會里最標準的家庭組成方式,奈何總有那麼一些“投機取巧”的人,能利用各種手段來把生活變著樣子來過,比如這對姓“催”的匠丁夫婦,正忙著生娃呢!

從婚後第五年開始一直到第十四年,這“木匠催師傅”竟能一鼓作氣,連續把自己媳婦的肚子搞大十次,分別生下了“催招弟”、“催引弟”、“催來弟”、“催接弟”、“催收弟”、“催到弟”、“催拉弟”、“催拖弟”、“催拽弟”、“催沒弟”,只因想要兒子。十三姐妹的名字合起來就是“我你她,招引來,接收到,拉拖拽,無”。

雖說這“老催家”九代單傳生女眾多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但這一代“老崔”一連搞出13個女兒的事情卻立刻震驚鄉里,別說甲長、里長們先後過來登記戶口核實人數,就連縣太爺也親自出面慰問,表示要嘉獎。

因媳婦生娃最多,老催家獲得官府獎勵一匹麻布、兩搓鹽巴、三兩燈油、四副碗筷、五張凳子、六雙草鞋、七個倭瓜、八尺紅繩、九個雞蛋、十枚銅錢、十一顆銅釘、十二顆鐵釘、十三斤糙米。

儘管這些獎勵看起來數目挺多,但實際上能排得上用場的卻沒多少,畢竟人活著總要吃喝拉撒,因此想要養活一大家人,還得靠“催木匠”使出渾身解數,用《魯班書》來給十里八鄉富人們幹活才行。

由於古人很相信“封建迷信”,認為“木匠”、“道士”、“和尚”、“巫祝”、“相士”、“地師”等“不務正業”的“三教九流”者會“旁門左道”而不敢輕易得罪,否則便會被其暗中施法詛咒,輕則消災破財,重則家破人亡。

因此,“催木匠”憑藉“刨刀斧頭鋸,曲尺墨斗線,鑿囝鐵錘囝,七件家似囝”,走遍天下都不驚。他依靠“木匠手藝”,也能比普通“佃農”過得好,至少還能勉強讓一家人吃飽穿,可別的問題又來了。

因老催九代單傳,雖然家裡有幾畝薄田,但因糧食產量太低,這對家裡越來越多的“小嘴巴”們來說,頂多只能勉強維持半年口糧,若不繼續租地來多種莊稼,光是靠去打零工,遲早會變家徒四壁。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