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1578)字肅卿,號玄,或元。河南新鄭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入閣、參機務,隆慶
元年(1567)辭官。三年再起,以內閣大 學士掌吏部,五年任首輔。年月去職。高拱是明有才幹
的政治家之 一。
入閣參政
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為避元末亂遷徙新鄭高老莊。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高魁,成化年間舉人,官
工部虞衡司郎。父親高尚賢,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歷任山東按察司提學僉事、陝西按察司僉事
等,至光祿寺少卿。高拱受到嚴格的家教,“五歲善對偶,八歲誦千言”。稍長,即攻讀經義,苦鑽學
問。十七歲以“禮經”魁於鄉,以後卻在科舉道路上蹉跎了十三個年頭,才考進士,選為庶吉士。嘉靖
二十一年(1542)授任翰林編修,年考滿,升翰林侍讀。三十一年(1552)裕王(後來的穆宗)開邸受
經,高拱首被當選,進府入講。此時皇太已歿二年而新儲未建,裕王與其異母兄弟景王都居京城,論序
當立裕王,而世宗似矚目景王。裕王前途未卜,朝廷上下,猜測種種、議論紛紛。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調
護,給裕王很大寬慰。
當時,內閣首輔嚴嵩、次輔徐階,正互相傾軋,牴牾日著,高拱泰然往返於二人之間,未見有所厚薄。
兩人因高拱為裕王講官,以後騰達有日,故也頗器重於他,有時甚至避讓幾分。時嚴嵩權勢燻灼,絲毫得
罪不得,高拱卻不十分顧忌。一次他以韓愈“大雞昂然來,小雞悚而待”詩句,調侃嚴嵩在見其鄉袞、下
僚時的傲態,嚴嵩聽了不僅不怪罪,反而為之破顏。在嚴嵩、徐階相與推薦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高
拱遷為翰林侍講學士。
高拱在裕王府邸度過個春秋,於嘉靖三十年升太常寺卿,管國監祭酒事。年裡,高拱講授經
筵,敷陳剴切,謹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師生關係。高拱離王府後,“府事
無大小,(裕王)必令使往問”,裕王還先後手書“啟發弘多”、“懷賢”、“忠貞”等字贈賜。翌年
景王入藩之國,裕王為嗣的地位開始明朗,因而高拱與裕王的這層關係,不僅使高拱的上司、同僚對他刮
目相看、趨之若鶩,而且也奠定了以後他在政治上大大發揮作用的基礎。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高拱升禮部左侍郎兼學士。次年改吏部左侍郎仍兼學士,掌詹事府事。他數
次主或副主會試,所撰科舉示範章頗見稱道。但一次在進題“以字嫌忤上意”,幾乎有所行遣。徐階
出面辯解,才使事懈。四十四年,景王在藩薨,裕王地位確立。高拱升禮部尚書,召入直廬,並以青詞見
寵,得賜飛魚服。四十五年(1566)三月,由徐階薦舉,以禮部尚書兼淵閣大學士。
高拱相貌瑰奇,為人豪爽有才略,又頗自許。甫入閣,即欲展抱負示才。當時世宗久居西苑,大臣率以
召入直廬為榮,閣事有所不周。世宗因諭曰:“閣政本可輪一人往”。首輔徐階及“青詞宰相”袁煒以
不能離開世宗須臾為由,不去閣辦公。高拱對徐階說:“公元老,常直可矣。不才與李(春芳)、郭
(樸)兩公願日輪一人,詣閣習故事。”李春芳雖早入閣,但對徐階向來十分恭謹,“側行傴僂若屬
吏”。郭樸與高拱同時新入閣,且都由徐階薦舉,似應對階更為謙卑。拱卻言直如此,徐階“拂然不
樂”。高拱與郭樸又同為河南鄉曲,“兩人相與歡甚”,徐階知後也不悅,因此芥蒂漸結。未幾,吏科給
事胡應嘉奏劾高拱。先是高拱因年過半百膝下無焦慮萬分,遂將家移至西華門附近,直廬時常偷偷回家與妻妾團圓。一次聽說世宗病情危急,高拱急忙把自己直廬內的書籍、器物等盡行取出。胡應嘉因此奏
劾:“拱輔政初,即以直廬為隘,移家西安門外,夤夜潛歸”,“皇上違和,正臣籲天請代之時,而拱
乃為歸計,此何心也”。高拱大懼,幸世宗病篤,未加深責。但高拱以胡應嘉為徐階鄉人,其奏劾又是徐
階擬旨報世宗的,故疑胡應嘉受徐階指使,增添了對徐階的不滿和怨恨。
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死,徐階與自己的門生、剛充當裕王府講官的張居正密草遺詔,卻不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