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負有心人,連跑兩個購物商場的凌蓁最後還是買到了想要買的羊脂白玉吊墜。
這當中其實她曾有兩個選擇,那家店裡有兩個來自於同一塊玉的吊墜,雕刻的是相同的佛像,比較大的那個150萬,小了三成的那個60萬,凌蓁想到老人家教育兒孫時最是喜歡將他們這種門第的清貴不同於豪門的奢侈掛在嘴邊,就還是選擇了60萬的那個。
雖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就算是樓家這樣注意教育的人家,教匯出來的兒孫也未必個個都淡泊,但這壽禮只是一份來自於孫女的心意,她又不是要爭風頭的,過得去就行了。
何必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反正送再貴的,能貴得過老人家自己手裡的存貨?
買完了玉佛,凌蓁順便進了一趟書店,把系統查過的心理學必學課目從基礎到進階所需要學習的書單都給買了一份。
不久後她就要告別鋼琴了,需要有一門別的技藝,才能讓樓爸樓媽不至於為她擔心,心理學要學起來了。
有過在珠寶店的一次“偶遇”,接下來在珠寶店出了新品邀請陶雪君去看的時候,她問了對方並沒有邀請凌蓁,心裡的優越感就建立了起來,她每次都故意給凌蓁打電話,邀她一起同賞。
陶雪君用的就是“賞”字,暗示凌蓁看得到買不起嘛。
凌蓁現在一門心思沉迷於學習之中,找到樂趣的她一開始並不理會,但是陶雪君依然樂此不疲,覺得自己每一次打電話給凌蓁,凌蓁不出現,那就是她的勝利了,因為凌蓁接了電話之後不一定在家裡怎麼懊惱呢。
她就是喜歡別人背地裡罵她而當面只能扮作若無其事樣子的憋屈樣。
到了後期,凌蓁的書看完了,學習暫時告一段路,需要人實踐時偶爾就會應約出門,並且利用所學引導著陶雪君一樣一樣地買下她想要對方買的首飾,成功地讓對方刷下了“財大氣粗暴發戶”的成就。
陶雪君不知道,那些首飾店的職員固定把她當成財神爺供著,但是對於凌蓁也想供一供的,無它,因為只要她一出口,陶雪君本來就算沒興趣的最後都會買下。
如果樓家這姑娘也做她們這一行的話,哪裡還有她們什麼事?
不過身為樓家年輕一代出色的代表人物之一,樓宓是不可能去做銷售員的,她們得了便宜,在凌蓁面前也常常賣乖,就是希望日後她多來,多些與陶雪君一起出現,那樣她們就可以站在旁邊陪著笑容拿拿東西就能拿到豐厚的提成,多好啊!
時間長了,陶雪君就覺得不對勁了:她才是這些首飾店的超級VIP客戶,樓宓基本上在店裡都沒消費,憑什麼這些人對樓宓這麼尊敬?
難道是因為她經常把樓宓帶在身邊,這些店員就以為她跟樓宓是關係密切的閨蜜,不看僧面看佛面?
這可不是她的本意啊!
陶雪君一下子對於拉上凌蓁到首飾店給她當對照組的興趣一下子熄滅了。
不過像他們這樣的人家,要砸錢鬥富機會有的是,陶雪君對首飾店失去興趣後不久,就迎來了一個機會。
陶雪君收到了來自於一個拍賣會的邀請函。
像這種高檔收藏品的拍賣會,但凡城中的上流圈子裡的人都不會缺席的。
所以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