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個小插曲之外,壽宴別的方面都很順利,因為沒有真的影響到席面,見大家都沒有被影響到胃口吃得挺開懷,許媽的臉色才緩和了下來。
忙完了這件事之後,牡蠣場那邊一時半會還沒到收穫期,而凌蓁新請的員工以及許爸許大哥他們都逐漸上了手,因此她也沒有別的什麼忙的。
想到這會陸姝已經五歲半就快六歲了,這會是沒有幼兒園的,但是再過一年,陸姝也該上學前班了,凌蓁是沒有打算讓她在青坡村裡上學的,因此到城裡置一套房子也提上了凌蓁的日程。
這會因為改革開放,城裡的變化簡直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若要買房或者購置其他東西的話,自然是越早越好。
因此在確定下來要在城裡置辦房產之後,凌蓁隔天就到了海城去。
因為是以陸姝上學為首要目的的,因此凌蓁首先調查了城裡比較好的小學在哪個位置,先確定了陸姝的目標學校之後她再在附近去找房子。
這個時間點已經有商品房出現了,不過樓層並不高,而且因為這個行業剛剛興起,房子的格局極其一般,凌蓁看過之後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青睞於那些獨門獨戶的院子。
在海城裡忙活了兩天還真的讓她給找中了一處,離她給陸姝選好的學校只有300來米的距離,走路的話不過十分鐘就能到學校,院子也並不老舊,而是剛修建了幾年的。
因為這一家人決定投入改革開放的浪潮,需要本錢去做生意,所以把房產其中之一的這套院子給賣了。
凌蓁花了不到十萬就把一套比她在村裡還大些的房子給買了下來。
這套房子的格局跟凌蓁在村裡所建的那套房子還是有些相像的,不過因為這一家人多,同樣是兩層小樓,這裡的房間卻比凌蓁村裡的家多了兩個。
正好這一家搬走的時候把所有的傢俱都搬了,整個屋子都是空的,凌蓁就找了先前給她家裝修的那個工程隊,讓他們過來照著她所給的圖紙重新裝修。
她對原本的格局進行了一點小小和改動,這棟小樓的面積比她村裡那棟大了二十平米左右,因此二樓除了一個客廳、凌蓁的房間、陸姝的房間之外,還設定了一個客房。
而樓下也是除了凌蓁村裡家一樓的配備之外多加了一個客房。
這樣的話如果許爸他們有事到海城來辦,趕不及回去的話也可以暫住在她家客房裡。
給陸姝上學的房子準備好了之後,凌蓁捏著手裡的錢,再想想以後會越來越大的通脹,就想著現金捏在手裡所能得到的利息就算能抵得過通脹,也剩不下多少,倒不如把它用來投資一些回報比較穩定的產業。
投資到什麼產業呢?
因為還有任務沒有完成,凌蓁在未來一年內的主戰場還得在青坡村那邊,因此她需要選一些用不著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的專案才行。
而這個時候最省力的投資就是房產了。
她手上的餘錢足,買房子全部都是可以一次性付款的,房子買來之後還可以用於出租,就算不計算房子本身的升值,這些房租也可以抵過通脹了。
越想越是靠譜,因此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凌蓁幾乎是每隔一天就跑一次海城,前前後後買了十套房子後才收了手。
這些房子大多是在一些比較出名的學校附近的,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