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半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夏末時,養殖已經進入了養護期,不過離收穫期還很遠。許家的人裡,許媽對凌蓁還是那樣不冷不熱,不過從許大哥兄弟仨到許大嫂妯娌仨以及他們的孩子們,現在跟凌蓁母女倆的關係都跟尋常人家的親人之間差不多了。
雖然還沒到收穫期,但是有了凌蓁的養殖場在上一個養殖週期的成功範例——到現在還每隔兩天就有船過來取貨,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許大哥三人憧憬著牡蠣豐收之後可以給自家女人和孩子更好的生活,許大嫂三人憧憬著牡蠣豐收之後想要什麼衣服和護膚品都可以像凌蓁一樣盡情地買買買,而維聰他們幾個孩子則是憧憬著牡蠣豐收了之後他們可以想吃多少吃多少!
因為現在凌蓁是限著他們的量的,以免這種屬性微寒的食物吃得太多了會壞肚子。但以他們的年紀還不足以理解大人的苦心,只覺得好吃的如果能吃到盡興就太好了。
這一年青坡村中辦了牡蠣養殖場的一共有八家。
除了凌蓁、許家、以及那六個凌蓁養殖場原員工之外,其他村民有心的但卻不夠成本,而有那個成本的都進城去發展了,這時候都想做城裡人,覺得在村裡開養殖場還是個農民因此就本能地不願意,因此到最後也只有他們真正地辦了起來。
凌蓁是有心想讓眾人跟著一起發達的,但是除了許家跟她是血親、那六人跟她存在著僱傭之誼外,其他人家沒有足夠成本的,那她也沒辦法了。因為那些人跟她的親疏關係都一樣,她幫得了一兩個,幫不了全村人。
況且全村人家家都辦牡蠣養殖場也不現實啊!那樣若養殖場都豐收了,就會牡蠣氾濫,把價格給壓低了,也許還會在某些購方的有意引導之下,形成無底線壓價的惡性競爭。
要是萬一出現什麼病害,導致都歉收了,那損失就非常慘重,會讓整個青坡村元氣大傷的!也許從此大家都不敢再去作類似的嘗試。
那樣她就弄巧成拙了。
靠海吃海,全村養殖這個思路是可以的,就是不要一窩蜂地都去養殖同一個品種。
凌蓁覺得有時間的話,她倒是可以與村長聊一聊。因為她雖然有心順手做點事,但卻不想被人擺到什麼正兒八經的致富領頭人之類這麼容易受人矚目的位置上。
有什麼訊息或是建議,她可以提供給村長,至於怎麼向村民傳達、怎麼組織村民,都是村長的事。
相信村長會在意和喜歡這些工作內容的。寥寥的數次往來中,凌蓁能看出來村長是個挺負責又有抱負的人,只是囿於沒有路子。
如果能給他一些點撥,助他把思路打通,他就能夠主動去做很多事情。
村長的確是個不安於現狀的,凌蓁還沒有抽出時間來,他就找上她了。
他挑的是凌蓁的新居入夥的這一日。
凌蓁入夥沒有像別的村民那樣作為一件大喜事來辦,因為她實在不願意太多人進門,把收拾得整整齊齊的院子和屋子弄得亂糟糟的。
不是她嫌棄村民什麼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的素質真的不高,有時候就算明言了人家還是聽而不聞,一樣只顧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管有沒有犯你的忌諱,要是所有的都跑進她二樓去甚至進她的房間摸摸蹭蹭,她會十分膈應的。
不過在許爸的堅持下,儀式感還是要有的,把在許家的行李搬進去後凌蓁就放了一串鞭炮,之後就把自家人一迎,關上院門自己在家裡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