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許大嫂他們的邏輯,不是一個戶口本的,就不是一家人。
對於家裡人的短視與偏見,許爸在無奈之餘也感覺到心淡,慢慢地也明白了有些事情是不可強求的,於是在凌蓁提出就當是她租了那間房時,他沒有表示反對。
都說親兄弟明算賬。
家裡人突然態度大變,由冷淡拒絕許歡進門到主動提出讓她住回去,以許爸的智商當然能夠明白家裡人肯定是看她現在在養殖場上掙著錢了,就想要沾沾光,所以就想到要改善和修補與她之間的關係了。
改善和修補關係做什麼?那當然是為了在許歡那裡得到些什麼啊。
而許歡如果交了這個房租,就等於她住進許家是一種交易,付了真金實銀的,那就不欠家裡人的什麼人情之類的了,到時也沒有誰能夠以情分來綁架她去答應一些她不願意的事。
許爸從凌蓁跟陸家鬧翻之後一直關注著她的行事,不知道是不是物極必及的緣故,以往行事過於軟和到讓他恨鐵不成鋼的女兒現在的作風真是超出他預料的強硬,不僅如此,她也不再像以往那麼單純,思慮一些事時變得比他還周全。
家裡人提出讓他把許歡勸回家住時,他還有些猶豫,但是他也不贊成她真的在海上跟城裡來回奔波,因此才試探著提出來的。
他想著反正有他在跟前看著,總不至於讓許歡吃虧。但沒想到許歡想的比他先了一步,還沒入住就已經把那個可能會被挾恩求報的口子給堵上了。
他也是在許歡提出之後才意識過來她的用意的,因此直接就作了收下房租這個主。而且許爸知道,房租的事就算是拿出來跟家裡人商量,他們也只會為能夠多這個收入而高興的,而想不到這個錢一旦收了,那許歡就不欠她們什麼了。
許爸回到許家後把跟凌蓁商量好的情況一說,家裡人果然沒有覺得凌蓁的條件有什麼問題。
許二嫂還有許四弟媳還有些嫉妒著許大嫂能拿三十塊錢給孃家。但是因為他們的孩子還小,還是跟他們住在一起的,騰出房間的是許大嫂的孩子,她們也無從爭取。
房間迅速被騰出來,而本來就準備要建房子,因此凌蓁在舊房子裡也沒有置辦多少東西,許爸和許大爸再加上凌蓁三個人走兩趟就齊活了。
把舊房子騰空之後,凌蓁馬上通知工程隊和運送材料的到場,開始施工。
這工程隊建房跟村裡建房不一樣,凌蓁只需要按約定把錢給到位就行了,用不著她費心去給準備伙食什麼的,住方面工人們就在院子的位置安置臨時的板房,監理方面有許爸,凌蓁省心得很。
現在她的行程跟先前的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在村裡住一日外出一日的節奏。
交的房租當初說好是住的費用,在吃方面凌蓁也不含糊,如果她在許家吃飯的話,每次回來都不會是空著手的,不是帶魚回來就是帶蝦蟹貝類。
想到自從她來了之後陸姝除了去城裡時在飯館裡會吃點別的打打牙祭,她煮給她吃的都是魚蝦,凌蓁有一天在別的村裡買了一籠雞和一籠鴨回來。
買回來的雞當然不會只做給陸姝一個人吃,凌蓁是不沾手廚房的,她把雞託付給了許爸,說好了每隔幾天熬一次雞湯或是做其它做法的。
另外凌蓁還不時給許爸錢,託他去買些瘦肉或排骨,讓陸姝的營養更均衡,順便也是給家裡改善伙食。
就這樣,許家裡基本上是每隔一天海鮮、豬肉、雞鴨這樣輪換著吃,油水葷腥是一點不缺的。
這會暗暗嫉妒的人倒成了許大嫂了,因為許二哥和許四弟的三個孩子的氣色在凌蓁住進許家之後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好起來,本來暗黃的膚色變得白嫩|嫩的,本來乾癟的臉頰變得肉嘟嘟的。
而她雖然給了孃家錢,但是那錢卻沒有多少是用在了給她兩個孩子改善伙食上面。
她的孃家伙食水準跟以前許家差不多甚至還差些(否則也作不出勸閨女把外孫送回去讓凌蓁住回許家來謀求好處的事情來),兩個孩子過去了也是跟著孃家人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因此她在一次回孃家看孩子之後,見到兩娃的氣色比以前還差,當天就帶著他們回了許家。
本來許大嫂用的說辭是大半個月沒見孩子了想得狠,所以帶回家來住兩天的。但是她跟許大哥商量了兩夜之後,到第三日也沒有把孩子給送回外家去的意思,而是索性讓他們一直住在了他們房間裡新搭的小木床上。
這樣住著不管對於許大哥夫妻倆還是兩個孩子來說自然都是沒有以前他們獨佔一間房時鬆快,但是許大哥和許大嫂有三十塊可以拿,而兩個孩子發現家裡的伙食比外婆家好那麼多,床小點也無所謂了。
而且這邊還有熟悉的玩伴呢!玩得好,吃得好,睡的那點小瑕疵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時候許二嫂和許四弟媳倒是面色不好起來。因為許大嫂家的維聰快十歲了,維明也快八歲,兩個半大孩子,又是日常愛瘋愛玩的男娃,活動量大吃的也多,他們兩個回來之後,就等於將其他人所能吃到的菜給分攤得少了。
他們又不能因為多了兩個人而要求凌蓁增加拿回家食材的份量,人家母女倆的食量可沒有增加,她加入一起吃飯的話所給家裡的食材比她們倆吃掉的可多多了的。
正當許二嫂和許四弟媳嘀咕著要不拿話去刺一刺許大嫂、讓她把孩子送回外家時,剛好村裡小學的校長來了許家,勸許大哥他們把兩個孩子送到學校去上學。
其實眼下已經是農曆九月底了,開學已經兩個多月,校長是最近幾天見許家這兩個小子天天在外面瘋玩,覺得太可惜,所以忍不住又來嘗試一下而已,但是沒想到這次許大嫂竟然答應了!
校長喜出望外,當下就拍板小哥倆直接入讀一年級,兩個孩子入學晚了,進度比其他孩子落後了些,但是所缺的課他會安排老師給補上的。
其實如果是往常的時間,許大嫂肯定還是拒絕的,但是現在她需要一個理由順理成章地把兒子留在許家,於是才順勢答應了下來。
而有了這個理直氣壯的理由,許二嫂她們就不好再拿他們為什麼不回去外婆家說嘴了。。
而凌蓁這方面,入住了一個多月之後,許媽倒還是像以前對許歡那樣對凌蓁不冷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