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因為不想讓陸家人反悔不肯離婚,而且也因為只有她一個人看顧,她也不想把攤子鋪得太大,因此凌蓁規劃牡蠣養殖的規模時是壓著的。
按原計劃,是一年後她解決了陸家的事,第一次純養殖的牡蠣面市之後再公開牡蠣養殖的事,到時再大規模地辦養殖場,廣招人手到養殖做事的。
但是這會陸家的事這麼快就得到了解決,而牡蠣還在育苗階段,這時候把規模規劃得大一些還來得及。
等划著船到了牡蠣礁石那片海域時,凌蓁已經決定好了:原來計劃自己打理的就在這片海域裡進行的牡蠣養殖照樣展開,同時也增加育苗,等開春後就在近海處再開一個大養殖場,在村裡僱傭人手去進行養護。
凌蓁每隔一日進城一趟,眼看著自打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都開始活絡地做起了各種生意,但是村裡人見識較淺又沒什麼門路,要麼是還在觀望的狀態,要麼是有心無力。她不介意為這些村民提供一個機會和助力。
她僱傭的這些在養殖場幫忙的人手其實也相當於是對他們進行著牡蠣養殖的培訓,完整的一個養殖週期下來,到時這些人如果有想法的,也完全可以自己辦養殖場了。
到時她出售牡蠣種苗的生意也就可以做起來啦。
而且她的這一計劃還具備一舉兩得之功。既可以造福一方,讓附近的村民都多一條改善生計的路,而且透過讓這些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夠變相地完成她一部分的任務。
眼前村民有些愚昧,那跟眼下他們的經濟狀況也是有關係的。經濟改善了,精神上的追求高了,眼界拓寬,見多識廣之後,自然就知道有一些東西只是無稽之談,不像以往那麼人云亦云,對未知存在著過分畏懼之心。
至於為什麼她這麼自信如果村民也辦養殖場的話就會向她購買種苗,是因為她留意了水產公司方面在牡蠣養殖方面的推進。
她前兩次到城裡去送貨時,特意在水產公司附近去轉了一週,發現他們已經弄了野生的牡蠣苗回來,在模擬著海水的環境在進行試驗。
現在她也明白了,跟她手握著前人成功的養殖方案不同,水產公司在這方面上還是一片空白,就算要推廣牡蠣養殖,那肯定也會自己先至少試驗養殖一個週期,從中得出各種資料,以便於推算出最優的養殖方案來,才會考慮推廣的問題。
否則要是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需要到水產公司求助時,作為推廣人的水產公司什麼都不知,豈不是會失去養殖戶的信任?
再說了,養殖戶也是精明的,這種新品種才剛剛開始養殖,很少有人會主動去嘗試,想要增大產值,只有水產公司這邊在養殖合同中作出讓利或是收益保障,因此到時若是養殖的過程有損失,很可能也需要水產公司來承擔!
水產公司要育出牡蠣苗來賣也不會是這一年半之內的事,而村民們又目睹了凌蓁的養殖場豐收,從而信任了她的種苗質量,因此不找她找誰?
說到豐收,如果凌蓁能夠在這個階段就進行大規模養殖,只要半年後,她用在牡蠣礁石海域的那些先收成的去造好勢,把市場上對牡蠣的需求量給創造出來,到時這第一隻肥大的螃蟹就能穩穩地進肚子了。
往壞裡去打算,到時即便需求量沒有她預計的那麼大,那也不要緊。
反正說從種苗到收成需要一年半到兩年只是牡蠣可以收成的最短生長週期而已,但牡蠣養殖跟種植果樹不一樣,不是到了可採收期不採的話果子就會掉落的。
牡蠣不賣的話還可以繼續養著,而且時間越長,牡蠣長得越大,重量增加了不說,還因為年份足而能賣出更好的單價。
唯一的弊端就是不能早日收回成本而已。
但屆時凌蓁有了牡蠣礁石這片的收成打底,多撐一段時間完全不是問題。
如此忙活了一個多月,很快就到了春節。
而這一個多月中,凌蓁除了每隔一天去給西餐廳送牡蠣和一些價格比較好的海魚,還在近海中物色好了牡蠣養殖場的地點。
開春之後,她在鎮上又購買了三隻普通的人力筏船,僱人把早準備好的木材和竹子以及其他相關物料運到了她養殖場那裡,她指導著眾人去綁紮牡蠣養殖所用的浮筏。
待眾人都上手了,她把現場交給這些僱來的村民,然後就去把已經育好的牡蠣種苗給拉了回來。
紮好一部分浮筏之後就開始將附著小牡蠣的繩索按一定的距離掛在浮筏底下,這樣邊扎邊掛養,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之後,二十畝的養殖場就正式建成了。
進行這件事凌蓁一共僱了十個面相老實的村民,按日算工資的。吊養的活計完成之後她挑幹活最實在的六個分別私下接觸了,透露自己打算僱他們做長期工維護著養殖場的日常以及看管、按月支付薪水的意思。
因為日常養護的任務沒有綁紮浮筏和放養種苗那麼辛勞,再加上凌蓁所開的工資比去城裡打工還要多些,如果可以,那當然是守著家每天都可以回去的好啊!六人沒有多花什麼時間考慮就紛紛同意。
凌蓁也不含糊,列出詳細的聘用合同來,一式兩份跟六人簽好了,養殖場的攤子就算是立起來了。
接下來的過程相當順利。
在完成跟西餐廳約定好的半年獨家收購期之後,當得知凌蓁手裡還有一批牡蠣也到了採收期,半年以來已經憑著獨家牡蠣選單以及新鮮罕見海魚而成功取代了原來的海城第一西餐廳在海城市民心中地位的西餐廳吳經理,為了不讓對手餐廳得到牡蠣,主動積極地給凌蓁找了客源——
吳經理介紹了他幾個在其他城市做飲食生意的朋友,幾方人馬合在一起想要包圓了凌蓁這批牡蠣。吳經理跟朋友已經商量好了,跟凌蓁簽定的還是獨家供貨合同。
因為他們表示能夠把凌蓁牡蠣場的預估產量全部吃下,凌蓁也樂意省事,馬上改變了主意暫時不去找別的買家。
而且現在供貨量變大了,因為礁石上的野生牡蠣已經被採收完了,只剩下一些很小的,因此倒也不怕這一片野生牡蠣產地給曝光,凌蓁也就改變了送貨方式。。
新的合同期裡,不再由她每天把牡蠣給送到海城碼頭,而是讓吳經理與他的這些朋友安排船到牡蠣礁石那邊去直接採收,之後他們自己安排順序送貨到每個人的餐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