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軍大營帥帳中的眾多將領,雖然看到方重勇帶著天子李琦來到此地,而感覺歡欣鼓舞。
但眼前卻不是開香檳的時候,因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還沒有處理完。
這也是為什麼辛雲京之前兵變成功卻一直愁眉不展的原因。
看到方重勇來了,辛雲京連忙讓出主座,請這位方官家落座。方重勇則是請李琦坐在主座,自己則是站在李琦身邊。
“諸位,剛才本官看到大營內有一處營地被包圍了,只是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事情呢?”
李琦還沒開口,方重勇就替他詢問了一句。
以方重勇從軍多年,連丘八肚子裡蛔蟲長什麼樣都知道的德行來說,這一問就是典型的揣著明白裝糊塗。
辛雲京等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他本人站出來稟告道:“是這樣的,李抱玉之子李自正帶著本部人馬負隅頑抗。眾將憐其部曲,不忍坑之,故而將其圍困,希望他可以歸降聽從發落。”
辛雲京言簡意賅的介紹了一番,方重勇微微點頭不置可否。
事情肯定不像辛雲京所說的那麼簡單,不過將李自正的部曲圍困而不強攻,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發難之時,肯定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哪怕父親阻攔,那也得殺!
那時候勝負未分,容不得半點猶豫,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上!
可是當李抱玉和李抱真都被殺後,局面基本上就定下來了,事態本質上穩定,翻不出什麼大浪來。能勸服的部曲,辛雲京已經帶著元載,將他們勸服了。
這時候,無法被勸服的李自正帶著本部人馬負隅頑抗,辛雲京和赤水軍各部當然不會傻愣愣的衝上去撲殺。
涼州安氏失去赤水軍的控制已成定局,眾人考慮的是:自己在新格局能夠站到什麼位置,可以得到多少好處,該怎麼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以及不被風暴波及到。
很顯然,剿滅李自正不是什麼大功,反倒有可能使得自己的人馬受損。同屬赤水軍,在事態平穩的時候積極參與內鬥,也會被人瞧不起。
“涼州安氏世代在河西鎮守一方,有功於國。李抱玉和李抱真投靠吐蕃人,但是安氏本身卻未必會如此。功是功,過是過,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讓有功於國的將士們寒心。
現在事情僵持著也不好,那本官就親自走一趟,勸說李自正放下兵戈吧。”
方重勇輕輕擺手,舉重若輕,一句話就把事情定下來了。
這是要放過安氏?
在場眾將都是面色微變。
這一波他們可是把事情做得很絕啊,基本上跟涼州安氏已經是水火不容了。沒想到聽方重勇這麼一說,朝廷竟然還有放過安氏的打算。
這就有點……心思深邃了!
眾將都沉默不語,辛雲京只好站出來勸說道:“官家,李抱玉一家喪心病狂,居然想跟吐蕃人勾結,其子李自正說不定也是同夥之一。官家孤身入營,恐怕有性命之憂啊。不如末將派個軍吏入營勸降,既辦了事情,又無須官家冒險,一舉兩得。”
方重勇有沒有性命之憂不好說,但若是涼州安氏不被滅族,辛雲京將來肯定不會好受,這是一定的。
經此一役,涼州安氏與河西辛氏已成死仇,將來會如何,只能說走著瞧了。
“我意已決,不必多言。
吐蕃軍已經進犯渭州,很可能繞路涇川。大敵當前,容不得內鬥!”
方重勇搖了搖頭,斷然拒絕了辛雲京的提議。
“陛下以為如何?”
他看向李琦詢問道。在場眾將這才瞥了李琦一眼,沒有人說什麼,大家都裝作這個人不存在,完全沒有搭理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