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至今對於鄭叔清的“理財”手段印象深刻,事實上,老鄭要是肯背鍋,這京兆尹的職務早就到手了。
他記得,那一位撈錢確實是一把好手!
“那就讓鄭叔清擔任現在空缺的戶部侍郎吧。
嗯,在長安郊外,建一個仿粟特錦的作坊,選宮裡最好的工匠過去。織出來的布,全部送到大明宮的府庫裡面去,不要流傳到市面上。
明白了麼,讓鄭叔清上任後將這件事當頭等大事去辦。”
李隆基笑著說道。
“謹遵聖人旨意。”
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躬身告退,雖然心滿意足,但仍然不敢表現出來。
當他快退到門口的時候,忽然又被李隆基給叫住了。
“哥奴啊,如今太子被廢,你說朕應該立誰為太子呢?太子可是國本吶,不能一直空缺的。”
李隆基長嘆了一口氣問道。
“回聖人,壽王仁而愛人,謙恭審慎,可立壽王為太子。”
李林甫不動聲色說道。
“嗯,朕知道了。”
李隆基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示意李林甫退下。
等這位大唐右相退下之後,李隆基這才冷著臉對高力士說道:“武惠妃定然是跟哥奴說好了,強推壽王為太子。”
對於無利不早起的李林甫來說,如果無事,什麼都不說才是最好的。
一句“聖人家事,可自行決斷”即可,斷絕所有風險。
犯得著推舉壽王李琩麼?
這裡頭的一點道道,自幼在宮闈之中長大,早已習慣陰謀詭計的李隆基,用腳指頭去想都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立壽王,還是不行啊……”
李隆基一隻胳膊肘依靠在桌案上,另一隻手在大腿上敲擊著。腦子裡不斷在權衡利弊。
像什麼用兵河西啊,疏通河道啊,改善漕運啊之類的事情,都可以交給別人去做,李隆基通常只是吩咐一聲就可以了。
唯獨事關皇權的東西,他必須緊緊捏在手裡,不能交給其他人代勞處理。
如果立壽王為太子,武惠妃可以在耳邊吹枕頭風,又有李林甫在外朝的黨羽鼎力支援,這樣一來,壽王李琩豈不是要變成強勢太子?
要是再多一個邊將支援,那李琩豈不是有提前登基的能力?
這種情況,不在李隆基的權謀佈局之中。
只要他沒有嚥氣,哪個皇子也不能成為天子。
“力士,你明日去外朝放個風聲出去,就說朕有意立三皇子(李亨)為太子,但尚未決定,心中頗為猶疑。”
李隆基沉聲說道。
高力士心領神會,躬身行了一禮,沒有說話。
“太子啊……”
李隆基嘴裡唸叨著,似乎這兩個字,已經快成變成自己的一塊心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