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田乾真拋來的“橄欖枝”,方重勇的回覆只有一個:我們提供除了實際援助以外的一切幫助。
至於配合田乾真在河北發動兵變收拾史思明的方案,則完全不考慮。
方重勇寫了封密信,讓人帶去洺州交給田乾真作為回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是他不相信田乾真的誠意,而是鄴城現在還在李歸仁手中,汴州軍並沒有辦法直接攻打幽州。
並且李歸仁現在心思難測,只怕跟汴州朝廷翻臉,已經是箭在弦上,隨時都可能爆發了。
安守忠還在時,李寶臣欲出關中時,李懷光還在澤州虎視眈眈時,李歸仁是需要汴州朝廷庇護的,他不敢翻臉。
倘若翻臉,四周皆敵,又無外援,此乃取死之道而已。
可是現在李寶臣退回了關中,洛陽被汴州軍所佔據,安守忠與李懷光皆死。一下子次要矛盾上升為了主要矛盾,汴州朝廷四周不聽號令的刺頭,僅剩李歸仁一個而已。
並且李歸仁的部將劉龍仙,如今是河陽三城防禦使,也實質性背叛了他。
方重勇相信,一旦汴州朝廷要對史思明做什麼,李歸仁都會在其中使壞的。為了一個田乾真,不值得這麼做。
遠交近攻,先收拾身邊不聽話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至理名言。
至於田乾真要投誠,其實對方也未必是誠意滿滿,估計也是投石問路罷了。類似這般的藩鎮軍閥,想讓他們放棄手中的權力,不亞於扒了老虎身上那一身虎皮。
但凡有路可以走的軍頭,都不會輕易走這條路。
這件事只是一個小插曲,田乾真也不可能說動手就真的動手,他也要找尋找合適的機會。
不過汴州朝廷,或者說方重勇的魄力,確實遠遠超出了史思明的預料。
在天下尚未平定之前,方重勇居然要裁汰禁軍,這是包括史思明在內,很多人都沒想到的。
就在李偒登基之後沒幾天,汴州朝廷頒佈了《傷殘老弱士兵安置法》,開始清理自汴州政權建立以來,因為歷次大戰產生的眾多傷兵。
尚未婚配的,官府負責牽線,出禮金,幫他們成家。
已經婚配有子女的,每個月可以到官府領一點錢當補貼,發到子女成年為止。有幾個子女就發多少份。
願意返鄉的,在當地授田,讓他們安心務農。不願意返鄉的,聯絡汴州商賈幫扶,替這些傷兵老弱置辦產業,對半參股,安排工作。
總之,官府是把安置的細節做到位,確保傷殘軍士都有後路可以走,並不會一刀切的趕人。
一時間,軍中感恩戴德之聲傳得到處都是。這些丘八們看到那些老弱傷殘都喜笑顏開的離開軍營,而且朝廷居然都可以細心安置,把他們當人看。
那自己以後上陣殺敵,也不會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他們的待遇再差,不可能比傷兵還差吧?
這一招“千金買骨”,讓軍心穩穩當當,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待遇而不公而造成的隱患。
人無信不立。
方重勇頒佈的《傷殘老弱士兵安置法》,讓所有官員,所有汴州的百姓,都看到了改革的決心和意志。
那些退役的傷殘士兵,逢人就猛誇官家仁義,言而有信。
這天一大早,方重勇正在府衙書房內辦公,安排起草新的《商法典》。為了搞活經濟,商稅要開始分層,扶持普通百姓銷售自己的農產品,豐富市場貨物。
一方面要對大商賈加稅,一方面要對小商販減稅,這一進一出,要如何把握調整的幅度,很考驗施政的水平。
“還是得跟劉晏好好商議一下,先在汴州本地試行一年,然後再推廣。”
方重勇將筆放在筆架上,嘆了口氣。
封建時代很多規矩都是約定俗成的,哪怕往前推進一小步,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也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阻力。
還是那句,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