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相對於吐蕃人的大事來說,王韞秀的心情顯然只是件不值得擺在檯面上說的“小事”。王彥舒到汴州後就發現衙門裡氣氛十分緊張,顯然是有大事發生。
“姐夫,李抱玉這件事我已經勸過阿姊了……”
開封府衙書房裡,王彥舒撓撓頭低聲說道,有點不適應這裡嚴肅的氛圍。
方重勇輕輕擺手,示意他不要說話。
“官家,前線傳來訊息,隴右有大量流民逃難到關中,吐蕃人的攻勢在加快!”
李筌對方重勇叉手行禮稟告道,面色很不好看。
吐蕃軍如何攻克蘭州的,細節還不清楚。不過這一帶確實是防守薄弱,沒有成建制的唐軍主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吐蕃人入侵的這一刀,切得很有水平,屬於典型的“分進合擊”,而且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戰略任務。
方重勇估摸著,達扎路恭的方略,第一階段就是切斷河西走廊,讓唐軍兵馬不能集中。然後南北兩路吐蕃軍,分別控制涼州與河湟谷地這兩個戰略支點,再合兵一處向東。
沙州沒有被攻克,確實是給吐蕃人第一階段的戰略帶來了很大隱患,但是不影響大局。
現在吐蕃人開始執行第二階段的戰略,即:合兵一處進軍隴右與鳳翔府,最後兵臨長安!
當然了,吐蕃人並不是很清楚關中的事情,所以他們的戰略是偏向保守的。根據方重勇推測,只要自己不去支援關中,那麼吐蕃人將會千里突進,在長安扶持傀儡政權!
整個戰局會加速崩壞!
等到那個時候,大家都成了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了。
所以,現在他們的任務,就是在吐蕃人尚未擊敗李寶臣以前,把關中的資源整合起來,在鳳翔府以西的地段,將吐蕃人死死按在這裡不再向東!
這一點,生死攸關。等吐蕃人打進關中平原,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樞密院有什麼建議?”
方重勇沉聲問道,掌心全是汗珠。
“官家,事不宜遲,中軍要立刻出兵。車將軍那一萬人,擋不住吐蕃人的。”
李筌憂心忡忡建議道。
車光倩為什麼要前出到關中?
因為要把刀頂在李抱玉和李寶臣的後背,讓他們不再內鬥,讓他們不敢作出投降吐蕃人的舉動!
但是這點人馬,表達戰略意圖綽綽有餘,防備吐蕃人就不夠看了。
方重勇,以及現在汴州朝廷的天子李琦,必須立刻帶中軍入關中,以穩定大局。吐蕃人來了,人心思變,誰敢保證李寶臣和李抱玉,不會扛不住壓力,直接投了吐蕃人呢?
所謂“借刀殺人”的計策,根本就不頂用。歷史上無數次證明,喜歡借刀殺人的,最後都成了別人手中的刀,沒落到什麼好下場。
“糧秣,軍械夠用嗎?糧道能維持多久?”
方重勇看向劉晏詢問道,面色雖然還算平靜,但語氣已經相當嚴厲。
“官家,糧秣與軍械是絕對夠用的,甚至庫存都可以支撐到明年冬天。只不過,到了明年春耕,人力就有可能不足了,需要民夫來耕田。
下官……需要時間組織人手運糧。”
劉晏面有難色說道。
汴州有充足的糧秣,是因為運河的便利,如果在這裡跟吐蕃人打仗,方重勇能打到吐蕃人困死餓死,打十年他都打得起。
但是在關中甚至是隴右作戰,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光有糧食不行,還得將其送到前線才行!就算路上人吃馬嚼的不慌缺糧,也得有足夠的人力去運糧,而不會影響春耕與秋收啊!
這些事情就是考驗一個政權的綜合實力,如木桶理論,最短的那個板,才是最要命的!
“把流民組織起來,把各地監牢裡的囚徒組織起來,把大戶家裡的家丁都組織起來運糧!
一切為了打贏吐蕃人!沒有法令就制定新法!鄉里鄉間的各種閒散人員,都抓起來編練組織起來!不要讓人力閒下來!”
方重勇大手一揮,不想再聽劉晏辯解。
“得令,下官一定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