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璘看著面前走馬燈一樣出列又入列,入列再出列的臣子們,心中毫無波瀾。
甚至想起身唱歌跳舞。
太踏馬無聊了!
李璘就是個吉祥物,像個傻子一樣坐在龍椅上。大殿的事務,都跟自己無關。
臣子們紛紛出來請示,李璘要說的,也不過是“好”“知道了”“準了”之類的。
一切,都只是個形式,走個過場罷了。
當然了,若是讓李璘來處理這些事情,他又完全沒有辦法去做。
前線如何,他知道麼?
他不知道。
淮南與浙西民情如何?
他也不知道。
李璘連多少錢可以買一個雞蛋都不知道。
他什麼也做不了。
當然了,真正決定該如何不該如何的,是開封府衙,也就是方清的霸府。
與李璘無關。
忽然,皇宮外面的“登聞鼓”被人敲響了!
咚!咚!咚!
敲擊聲十分沉悶,像是敲在眾人心頭一樣。
群臣們在朝會,為什麼會有人敲登聞鼓呢?
這項制度,在基哥時代,雖然有,但都只是擺設而已。誰敲登聞鼓,要做好自己被打死的準備。
因為這項制度,要求鳴冤的事情,不能“不實”,否則按“誣告反坐”處理。
一件事既然蓋棺定論,想扭轉回來,則需要“矯枉過正”,因此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
通常都是敲鼓之人反被打死。
而皇帝必須接待敲登聞鼓之人的鳴冤,這項制度反倒是方清定下來的。當然了,李璘覺得方清是在利用這項制度找他的茬子!一直都是對此深惡痛絕!
“諸位愛卿,這是怎麼回事呀?”
李璘面露驚訝之色,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陛下,您是皇宮之主,登聞鼓,也是敲給您聽的。”
方重勇上前一步,對李璘叉手行禮說道。
“陛下,不如讓敲鼓之人進來,看他有什麼冤屈。”
高尚在李璘耳邊小聲建議道。
如此也好。
李璘心中暗想,於是大聲喊道:
“鳴冤之人入殿!”
“鳴冤之人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