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長嘆一聲,方重勇帶他來轉了一圈,勝過千言萬語的勸說。他已然明白,吐蕃人困獸猶鬥之下,悶棍不是那麼好打的。搞不好就是兩敗俱傷。
“岳父,請簽押房一敘,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
方重勇壓低聲音說道。
王忠嗣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方重勇,只覺得這位自己眼看著長大的年輕人,成長速度之快,已經到了他不敢相信的地步。
雖然王忠嗣還不知道方重勇帶著銀槍孝節軍南下破局的全部細節,但單單從這件事來看,就知道方重勇現在已經是智勇雙全的名將了。
他不再僅僅是比自己小一輩,需要照拂的女婿,而是一個跟自己平起平坐,可以正兒八經討論軍務,決定邊鎮事務的一方大佬了!
“如此也好。”
王忠嗣微微點頭道。
……
河源軍駐地內某個不起眼的簽押房裡,方重勇與王忠嗣二人對坐,正在喝散茶泡好的茶水。簽押房外是何昌期帶著親兵守在四周,不許閒雜人等靠近。
“你有什麼想說的,只管說便是,不要搞那些拐彎抹角的。”
王忠嗣微微皺眉道。
“岳父,按你的想法,大唐能不能滅掉吐蕃?”
方重勇沉聲問道。
“如果吐蕃內部不生動盪,恐怕滅吐蕃無異於痴人說夢。”
王忠嗣嘆息道。
他父親王海濱就是死於吐蕃人之手,最瞭解吐蕃人的就是吐蕃人的死敵。王忠嗣便是大唐將領當中對吐蕃人最瞭解的那一批人。
“吐蕃自松贊干布開始便一直持續改革,各地反抗不斷,後又有論欽陵之亂,家族叛逃大唐,又豈能說沒有動盪呢?哪怕是現在,吐蕃贊普年幼,形同漢獻帝,國內兩派左右互搏,又豈是沒有動盪?”
方重勇毫不客氣指出王忠嗣話語裡面的弊病:吐蕃不是沒有動盪,而是內部幾乎從來就沒完全安定過!
你要說什麼時候是動盪,那現在就是的!可是這絲毫不妨礙吐蕃人出兵隴右!
“那你以為如何?”
王忠嗣好奇問道。
“高原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溼潤,可供養數百萬人。唯有吐蕃領地氣候惡劣了,土壤肥力消耗殆盡了,支援吐蕃貴族的那些奴隸無法生存了,吐蕃才會不戰自亂。
這個時間,遲早都會來,只不過我們有生之年未必能看見而已。”
方重勇意有所指的說道。
“確實……你說的言之有理。”
王忠嗣點點頭,沒有否認方重勇的看法。
事實上,這一類的事情例子很多。譬如說秦漢時關中沃土,膏腴之地。到了盛唐的時候,關中歉收是常有的事情,土地肥力被破壞殆盡而已。
既然前面有關中的例子,後面有吐蕃也不是啥稀奇事情。王忠嗣家鄉就在關中的華縣,對於這種情況並不陌生。只不過這個過程,要按百年來算,他跟方重勇都很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
“岳父,只怕有生之年,吐蕃很有可能都無法被消滅,想不承認這一點都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