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們的精神卻隨著他們的道理,流芳千古,人道既存,便永不磨滅。
“嗡嗡~!”
貢院之中,諸子先聖牌位金身齊鳴。
那一道道光輝之中,有古樸文字流轉,是先聖先賢的道理文章,在綻放光芒。
“不!不對!不是聖道文章,是聖道!”
“百聖齊鳴,百聖齊光!”
“這是與那新誕生的聖道輝映!是諸子聖賢在與新聖縱隔萬古的論道!”
“這是智慧之光,道理之光,聖道之光啊!”
魏文成,或者說是洪闢,望空遙遙一拜。
再起身時,陣陣顫鳴漸息,漫空光華消斂。
君子積厚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此為一念成聖。
這魏文成便是他一個精純到極致的念頭所化。
乃是他將當初所得的魏徵的儒道**《迴夢心經》,與道術融匯而出。
脫胎道術陰神,卻不同於道術陰神。
人之精、氣、神三寶。
精有五精,氣有五氣。
神有智慧、意志、情思三者,三者不可分,不同之人,卻統屬不同。
所以人有冷靜理智者、有堅毅不屈者、有衝動狂躁者,有人智慧超群,有人意志極堅,有人被**左右。
道術陰神,乃是以意御神,其術其法,隨心意而行。
一念成聖,卻是以智統神,智慧圓光,道理先行。
魏徵能以《迴夢心經》,於夢中斬四海龍君,皆賴其精純的念頭,堅定的信念,而這一切的根源,是道理二字。
道術神魂顯化,以陰靈之物,與鬼物相類而有別,是陰魂,為陰神。
失了肉身庇護,便是陰鬼。
即便成就鬼仙,也不能長存於世,只能奪舍轉生。
除非念頭純陽,成就陽神,方能永世長存。
智慧圓光,一念成聖,神而明之,可稱神明。
卻是智慧文思居中統合,非陰非陽,至大至剛,浩然長存。
不怕風罡毒火,不怕日月晾曬。
日行夜遊,可和光同塵,也可人前顯聖。
“文貞公,承你遺澤,再借你名頭一用。”
“他日重演取經路,或可為你重聚一絲念頭。”
洪闢念頭所化的這尊神明,便是魏徵,魏文成的形象。
魏文成雖有浩然之氣傳世,可於文道之上,還遠不足與此世中古諸子相提並論。
剛才能引得百聖齊鳴,百聖同光,與諸子先聖流傳於世的不朽智慧,縱隔萬古而論,並非因為文章道理。
而是這浩然正氣、一念成聖的文道聖道出世。
有此浩然之氣存世,世間文人皆有了明德修身之道,功在千秋,澤被萬世。
而這一念成聖之道一成,便讓洪闢的西遊釋厄功再完滿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