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謙從他的聲音中聽出了憤怒。
“少了一樣東西,和少了三樣東西都是相同的,少了就是少了。”蛇頭說道。
唐謙不禁問道:“少了什麼?”
這問題就像是真的拿捏住了蛇頭這毒蛇的七寸。
他突然就沉默了。
呼嘯的山風,在這崖邊吹拂,宛若在呼嘯,在質問。
這片天地似乎都屬於這蛇頭。
唐謙不確定,這說明這件事已經沒有辦法繼續談下去?他有些頭痛,因為這種情況下,周圍四個暗哨都會出手,而自己一定要努力把夏語冰和杜立山帶出去。
杜立山的身體強度極高,路上他卻解釋了自己其實還沒有適應十萬年後的靈氣,此次出來本應該有大修士程度的戰力,可是現在卻有些不如。
唐謙之前算是大修士之中相對來說弱一點的,不過在經過了長生功之後,就一躍可以摸到下一個門檻了。
頂尖修士的門檻。
四方界之中,修士之間的境界其實各有不同,有很多細微的區別導致這種境界之間的規則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
因為有一些修士的三個境界卻等於另一類修行路的一個境界,又有很多修士修行
的極限都沒有到達別人中段的境界程度,這樣的情況很多。
路有很多,分支有很多,沒有人能夠規定這麼多修士的修行路,一定要如何走在一個同一的範圍內。
比如金丹之後有一些修士能夠分化魂魄,加以法力,以成元嬰,元嬰等同於修士的第二條性命。
肉身若死,元嬰可活。
但是還有一些修士認為元嬰之法是分化實力,不是很喜歡,又另闢蹊徑,魂魄打碎融入肉身,滴血亦可重生。
所以不是所有修士都會是元嬰,一個修士和另一個修士之間比拼誰更厲害。
如果一人說我是元嬰,另一人則大喊滴血境界。
無異於雞同鴨講,什麼都比不出來,不如鬥法最終決定誰的道行更深。
不過大道之上,殊途同歸,總會有相似的幾處境界。
大體來分其實只有幾個統一的境界,比如築基,金丹這兩個算是修士最大的分水嶺,之後還會有一個境界叫做天命,這是唐謙現在所在的境界,到了這裡,就可以叫做大修士了,而再向上數個小境界之後,有一個境界叫做反虛,那就是頂尖修士的存在。
反虛之後再無境界之說,只有一個修士手段如何,道法高低,還有對於這世間大道體悟,這些相加就是這修士實際之戰力。
也可以說反虛之後沒有任何人能夠評判修士的境界,張開通是反虛,北冥道人也是反虛,他們的手段已經通天,而唐謙摸到了這個境界的邊緣,卻終究沒有邁過去,而且就算是邁過去他也不認為自己能夠迅速的等同於這二位的能耐。
修士的路其實沒有多長,因為走到反虛之後,就是一條前人所沒走過的漫漫征途,這才是真正的長遠。
夏語冰現在則連大修士的門檻都沒摸到,大概算是個勉強的金丹修為吧,金丹還沒完全成型。
所以如果真的談不攏,就很糟糕。
蛇頭的聲音終於響起:“我有顧慮。”
唐謙精神一振,這是還有的聊的意思。
所以他笑著說道:“但說無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