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雲清指著堪輿圖,對下屬說道:“鄆城本來就建立在清水河的河谷,清水河已經改道,可以往留下的大量淤泥堆積,導致這一片土地肥沃的很。
若是沒有此次水災,本地的糧食產量應該不錯,如今這一季算是顆粒無收了。再加上去年的洪災和雪災,咱們要解決的問題棘手的多。
城外的那些災民,又不能一日不接濟。光靠別人施粥支援不了幾日,好在朝廷的糧食已經到了。
可鄆城至少有四五萬的災民。這點糧食最多夠吃一個月, 接下來的時間 ,不僅要抓緊時間組織人手恢復生產,還得自己想辦法去籌集糧草。”
眼下他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糧食,可如今城裡先是遭了災, 後被叛軍搶了一回,府衙官倉只剩下空殼子了。
要不是喬欣過來的時候, 帶了一批糧食,朝廷又下撥一批賑災糧和銀子,暫時解決問了燃眉之急。
可這些也無異於杯水車薪,災後重建處處都要花錢。
不能啥都指望別人幫忙。
大家面對眼下局面, 憂心忡忡,心中難安,總覺得前途一片灰暗, 可看著穩如泰山的大人, 又莫名的安定下來!
喬雲清此時顧不上去安慰下屬,又指出一個大夥忽略的問題。
“從明兒起,城外的災區要重新規劃,以十戶為一組,選定有威望的人為組長進行管理。
首先要讓大家意識到衛生問題。生水,腐爛的食物不能進食,一旦有人發熱,必須上報。”
文書為難道:“這個恐怕不太好組織,災民未必聽話。”
喬雲清面容一肅,直接命令道:“你們只管劃分,人口都統計起來了,不聽安排的,取消一切賑災的待遇。
亂世用重典當, 實在是不肯配合的,殺雞儆猴也未必不可!”
有些人不屑的撇嘴,賑個災而已,能有啥好的待遇?還殺雞儆猴, 就不怕官逼民反嗎?
可喬雲清接下來的話卻打破了他們的認知.
“本官已經上書陛下, 請求三年的免賦政策,以及二十萬兩的河堤修建費用。陛下已經恩准了。接下來就是在災民中招收人手,進行以工代賑。
那些高度配合官府工作的人家 ,本官會優先考慮給予其政策傾斜, 包括糧種補發,房屋重建.....”
底下的官員聽得心驚肉跳,新任知州大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這個大餅是不是畫的太大了, 給糧種,幫建房, 補給回鄉路費不說, 居然還說什麼要建學堂,建作坊?
呵呵,他們鄆城,真要是能做的了這麼多事, 就不會成為威州府下面最窮的一個地方了。
前任知州也是寒門出身,在上面沒有靠山,啥好事都輪不到他,導致他在此地為官寸步難行,哪怕有滿腔的抱負也無從施展。
掙扎到最後,也放棄了自己的底線,只好一切依靠本地鄉紳。最後他們同流合汙,變本加厲的盤剝當地的百姓。
若不是他們心太黑, 將朝廷下撥修堤壩的銀子十貪其九,把本該用青石的材料 換成了稻草和泥土, 也不至於一場大雨就將才修好的不到半年的河堤徹底沖毀。
天下烏鴉一般黑,這新來的知州 ,看著一表人才,進退有度, 可咋就說話這麼不靠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