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還在說著,黃大牛爹孃也過來了。
黃大牛爹手裡拎了一條子豬肉,是剛在村口買的。黃大牛娘挎了個籃子,籃子裡是一把蒜苗,幾棵青菜,還有十幾個雞蛋。
春天,地裡草上來了,老兩口一早就去地裡除草去了。這是聽說趙大川爺爺奶奶來了,剛從地裡回來,換了衣服就過來了。
他們家小雨雖然沒嫁過來,卻也是趙大川正經岳父母。趙大川爺爺奶奶叔叔們來,叫他們來作陪再合適不過了。
黃小雨沒過來,在家領著侄子,看著侄女。趙大川幾個堂兄弟都在,她這個未過門的孫媳婦就不太好過來。
黃小雨爹在堂屋陪著親家爺爺嘮嗑,黃小雨娘笑著說了幾句客氣話,就扯著趙大娘去灶房忙活開了。
從分家,趙大山爺奶就沒上過趙大山家的門,搬到黃港這邊,除了逢年過節趙大山或者趙大川回去送節禮,就沒有來往。
現在趙大山爺爺奶奶,帶著兩個兒子五個孫子來了,趙大娘於情於理都不能不接待。不但接待,還要接待好了。
你趙大山再有錢,你不能忘祖,不能不孝,不然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你。
趙老實老兩口,加上兒孫八個就十個人,黃小雨爹孃,趙小雨娘倆,加上黃豆爺孫三個,整整十七個人。
灶房一頓忙亂,堂屋又是添茶又是倒水,趙大娘還讓趙小雨請了黃老漢的親家,隔壁鄰居王重陽過來陪客。
兩桌人,擠得滿滿當當。
趙小雨和黃豆兩個小姑娘不好上桌,隨便在灶房的小桌子上吃了一口。
堂屋趙老漢黃老漢並黃大牛爹,黃老漢親家王重陽,和趙大山兩個叔叔一桌,又叫了趙健的長子趙大鵬,趙康的長子趙大海坐了過來。
另一桌黃奶奶就陪著趙奶奶,趙大娘就陪著親家黃小雨娘,加上趙大鷹、趙大雕、趙大江、趙大河八個人坐了一桌。
兩桌,上菜喝酒,一直吃到太陽西斜,才撤了桌子,上茶喝水聊天。
這一頓吃喝,趙康喝得,看出來就有點多了。
今天這菜,這席面,就是鄉下辦喜事也沒這麼豐盛的。雞鴨魚肉,樣樣俱全,酒也是南山鎮打得好酒,不是那幾個角一兩的高粱酒。
吃飽喝足,大家心裡都覺得高興,就連趙老漢和趙奶奶都覺得這頓飯吃的臉上有光。
這大兒媳婦,沒給他們掉臉子看不說,還招待的這麼隆重。就是這酒菜太好了,得花不少錢,有點心疼。
黃豆吃了飯就溜了回去,叫了大哥黃德光去把趙大鵬兄弟六個領去碼頭。說他們難得來,找了條船帶他們去遊東湖去。
春天了,東湖風景確實不錯,卻也冷。都是大小夥,並不覺得冷。聽說遊船,反而興致勃**來,跟著黃德光就上了船。
這邊,黃老漢就陪著趙老漢在院子裡閒聊。下午陽光好,也不在堂屋坐著了。搬了幾條長凳,沿著大山家的牆腳,或坐或蹲,跑院子裡曬太陽了。
趙康喝多了酒,話就多,說話就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看聊來聊去聊不到正題,忍不住開口了:“大嫂,今天一定要把話說清楚,爹孃,你們大房養不養?”
“大山他小叔,你這話說的,爹孃當初可是連地帶房都給你們了。你們當時說好,房子給你們,地按人頭分,爹孃你們養。爹孃那份地可是分給了你們。”
趙大娘剛洗好碗筷,站在院子裡沏茶,一聽小叔子這麼說話就急了。
“當初是當初,當初你家還沒有這兩棟大房子呢。現在,大山開了鋪子,大川買了上百畝地,你們全家吃香喝辣的,就讓他爺爺奶奶吃苦受累,連個飢飽都顧不上。”
你說趙康酒多,這話說的卻是一個結不打。
“那你們想怎麼樣?”趙大娘不想和他們和稀泥,乾脆直接了當地問。
“吃飯前不是說了嗎,趙莊那幾畝地你們也別租了,給爹孃吧。租那點糧食,還不夠大山他們出去吃個飯喝個酒的。
還有,你家地多,每年就給爹孃各一千斤稻穀做孝敬,其餘的,逢年過節你們看著辦,也不要求你們,做人看良心吧。”
趙健把吃飯前的話又提了出來,當時正說著,被黃老漢來打斷了。
他一直想著那幾畝地呢,他家三個兒子,分到手就沒幾畝地了,要是大山地拿過來,起碼他也能到手兩畝多地。
黃老漢想說話,趙大娘先開了口:“地可以給你們,糧食一兩沒有。”
“沒有糧食,爹孃吃什麼喝什麼?”趙康急了。
“當初分家爹孃名下四畝地,現在我們再給四畝,這八畝地還不夠爹孃嚼用的嗎?”趙大娘覺得給四畝地買個心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