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出乎所有人意料。
很多媒體並不是很看好貝拉克,民調支援率方面,貝拉克也不佔優。
但是當大選結果公佈,貝拉克卻取得了270票,以極為微弱的優勢擊敗了競爭對手,得以連任。
這個結果,讓大家都有些目瞪口呆。
大家都看衰貝拉克,但是貝拉克卻偏偏獲勝了。
貝拉克連任成功,一掃陰霾,顯得意氣風發,發表了勝選演說。
各個媒體開始進行分析著,分析貝拉克為何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勝選。
但是沒多久,一件大事發生了。
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試圖佔領華爾街,有人甚至帶了帳篷,揚言要長期堅持下去。他們透過網際網路組織起來,要把華爾街變成埃及的開羅解放廣場。
‘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呈現升級趨勢,愈演愈烈,甚至有上千名示威者在華盛頓去,而‘佔領華爾街’運動很快發展成為席捲全美的群眾性社會運動。
為了與美國宣傳的‘阿拉伯之春’相對應,此次運動又被稱之為‘美國之秋’。
這裡面不乏是失業青年,沒有工作,卻又因為上學必須支付高昂的貸款利息。
許多人選擇安營紮寨!
面對住房、醫療和教育價格飛漲,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看到一方面銀行接受大量救助,醫療機構和醫療公司成為這四年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成千上萬的人卻遭到辭退或停發工資,大家的不滿顯而易見。
這裡面的人,大都在26歲以下,還有大學教授、工程師甚至交易所的前交易員,大多是白人和中產階級。
紐約、華盛頓、洛杉磯、舊金山和丹佛等50多個大城市,幾十萬上百萬人高舉的標語牌五花八門,訴求的內容多種多樣,口號主要包括‘抗議美國政客只關心公司利益’、‘譴責金融巨頭利用金錢收買政治’、‘呼籲重新奪回對美國政經決策的影響力’等等,另外,還有環保、人權等也都出現了。
許多美國人認為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質疑經濟體制不再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
幾年前華爾街因自身不負責任的行為釀成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社會對華爾街的非議和譴責就從未平息。許多美國民眾認為,政府的救援讓華爾街並未因自身的貪婪而受到懲罰。如今,華爾街基本恢復元氣,卻未能和普通民眾共度時艱,反而熱衷於內部分紅。
‘佔領華爾街’的直接導火索正是華爾街大銀行要向消費者收取更高的賬戶費用,從而轉嫁去年透過的金融監管改革法給銀行帶來的成本負擔。
同時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失業率連續多年維持在10%以上,這還是每年都在修改標準,不然的話失業率還會更高,這導致貧困人口大量增加,如今美國貧困率為20.1%,貧困人口達到6150萬人,為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高。與此同時,社會財富高度向華爾街為代表的少數富有的美國人集中。
在這種糟糕的情況下,貝拉克靠著美國黑人、拉丁裔非法移民的大力支援,以微弱優勢勝選連任,直接激怒了大量美國人。
而美國精英者傲慢的姿態盡顯無疑:“別抱怨華爾街,別抱怨大銀行。如果你沒有工作,你不富有,只能怪你自己!”
甚至還有美國的州長公然表示,這就是資本主義,救災救貧那是隻有社會主義才幹的事。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美國兩黨還是有共識的。
這場席捲全美國的抗議風暴卻被美國媒體‘忽略’了。一反美國媒體一貫惟恐天下不亂的風格,實行低調處理。美國各大主流媒體要麼視而不見,要麼輕描淡寫,與他們在別的國家發生類似事件時的表現完全迥異。
當自己家爆發了‘華爾街革命’的時候,美國所謂的‘新聞自由’哪兒去了?
現實情況是,成千上萬的美國人走上街頭,呼喊著‘我們代表99%’、‘華爾街需為一切危機負責’、‘將金錢踢出選舉’、‘要工作,不要戰爭’、‘現在就革命’、‘重塑美國’等口號,目標直指華爾街毫無節制的貪婪、美國政府不負責任的放縱,以及民生維艱的蕭條現狀。
劉韜看著相關報道,搖頭不已。
不得不說,美國自有國情在。
別看這搞得轟轟烈烈、勢頭兇猛,實際上卻沒有什麼組織,更談不上凝聚力,猶如一盤散沙。
而美國在冷戰時期積累了豐富經驗,不斷地對人群進行切割、分化。
這些不滿人群根本就掀不起風浪來。
而美國人體現出的雙標,那真的是讓人看得不忍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