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88章 歐美鬥法 (1 / 4)

歐美鬥法,鬥得不可開交。

法國、德國等老牌歐洲國家,激烈反對美國打利比亞。

倒不是意識形態,也無關獨裁不獨裁。

純粹的利益!

北非,那可是歐盟出口的一大市場。

一場‘阿拉伯之春’搞得北非都亂了,歐盟出口都大受影響。

美國發動利比亞戰爭,影響就更大了。

利比亞,是歐洲工業品的出口地,因為利比亞雖然小,但是利比亞擁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這讓利比亞成為整個非洲最富裕的國家。

利比亞人覺得日子不好過,那只是相對而言。

要知道利比亞的社會福利,那可是堪比北歐。

德國、法國的汽車,一直是利比亞的壟斷者。

此次德國、法國透過外交姿態,張開雙手歡迎俄羅斯,便是極度的不滿。

美國、英國聯手,重新讓歐洲記憶起沙俄/蘇聯時期的恐怖,重新讓歐洲各國回憶起當年德軍的恐怖。

一戰、二戰,德國都是絕對的主力。

而兩次世界大戰,讓歐洲各國損失慘重。整個歐洲都被打爛,歐洲從此失去世界霸主地位。

這讓一部份歐洲人仇視德國,讓一部分反感法國,認為法國背叛了盟友。

當然相當大一部分歐洲人重新生出對美國的好感,一戰、二戰的美國,那可是以歐洲的‘救世主’姿態,參加戰爭的,而且還都獲得了勝利。

法國、德國、俄羅斯聯手進行反制。

俄羅斯往利比亞增兵,用於幫助卡扎非穩住利比亞。

利比亞戰爭到了現在,為了避免美、俄直接爆發大戰,已經衍變成了代理人戰爭。

一方面是俄羅斯支援的卡扎非政府,一方面是美國支援的利比亞自由組織。

雖然卡扎非也不受沙特等國家喜歡,因為卡扎非這個混蛋,太過於張狂。但是這個時候,因為不滿美國人搞出‘阿拉伯之春’,沙特等支援了利比亞大批武器裝備,甚至還有來自阿拉伯各國的聖戰士。

比如敘利亞,此次也遭到‘阿拉伯之春’的波及,然後在敘利亞遭到激烈的反彈,許多敘利亞人拿著步槍,開著小皮卡,拿著沙特等國家發放的安家費,就去利比亞。

這場‘阿拉伯之春’,甚至還影響了伊拉克,伊拉克戰場,得到大批武器裝備支援的薩大姆,其麾下的軍隊攻勢更加兇猛。

以前美國的飛機,牢牢地控制著制空權,可是在撤走大量飛機後,剩下的飛機,已經不足以掌握伊拉克的制空權,甚至在薩大姆這方的防空導彈威脅下,這些飛機都不大敢起飛了。

更讓美國恨得直咬牙的是,薩大姆現在更是有了飛機,大批的先進飛機。

但是哪怕美國再不滿,也不得不加快從伊拉克撤離,而撤離的軍隊,都部署到突尼西亞。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美軍是撤離伊拉克了。

但是依附於美軍的傀儡政府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那可是幾乎都沒有來得及走。

美軍前腳剛撤走,伊軍後腳就收復失地。

已經74歲的薩大姆,在自己74歲生日這天,率領著大軍進入巴格達,上演著王者回歸。

從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到現在,整整8年時間。

薩大姆比2003年時候蒼老許多,但是這8年時間,薩大姆一直活躍在廣播、電視、網路上面,一直是堅定不屈的鬥士形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