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都不是一下子莫名其妙便開打的,都是有跡可循的,是矛盾不斷積累,最終才戰爭爆發。
戰爭,是矛盾積累的結果,是一個發展過程,而不是一瞬間就突然爆發。
珠海航展剛剛結束。
斯里蘭卡國內各大勢力,終於打得筋疲力盡,選擇了罷手言和。
斯里蘭卡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創始成員,也是英聯邦、G77、不結盟運動和聯合國的成員,其首都科倫坡素有‘東方十字路口’。
但是自從1983年爆發內戰,這一場內戰足足打了23年時間,將整個斯里蘭卡都打成了廢墟。
斯里蘭卡成了全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每年因飢餓、戰爭而死的人,不計其數。
1983年斯里蘭卡內戰爆發前有1572萬人,到了現在據聯合國估算,斯里蘭卡人口恐怕不會超過1000萬人,大致相當於1960年水平。
現在斯里蘭卡各方握手言和,結束戰爭,斯里蘭卡恢復和平,但是一個大難題擺在那裡。
斯里蘭卡戰後重建工作!
變成一片廢墟的斯里蘭卡,沒有錢購買糧食,沒有錢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哪怕是聯合國的人道主義救援,也遠遠無法滿足斯里蘭卡所需。
果然,這戰爭剛剛結束不到一個月時間,在西方聖誕節前夕的平安夜,斯里蘭卡的內戰便又爆發了。
只是斯里蘭卡再次爆發內戰,在國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新聞熱度。
也許是因為斯里蘭卡內戰太多年了,大家對斯里蘭卡內戰失去了興趣。
也許是因為斯里蘭卡處於地緣政治的最邊緣,引不起什麼注意。
說實在的,美國不是沒有想過插手斯里蘭卡,因為一旦控制了斯里蘭卡,那麼在印度洋,便有著最為重要的戰略支點,可以在印度洋保持著巨大影響力。
但是CIA努力了十年,放棄了。
實在是斯里蘭卡太複雜了,宗教、文化、民族等等摻雜在一起,想要讓斯里蘭卡真的實現和平,實現統一,太難太難了!
除非美國在這裡投入幾百億美元甚至上千億美元,花費無數精力、心血、耗費數年甚至十年時間,才能將斯里蘭卡改造完成。
可是美國願意付出這麼大代價麼?
美國根本不可能付出這麼代價,去扶持這麼一個國家。
美國又不是慈善家!
美國的國力,並非無限的,也是有限的。
劉韜看到斯里蘭卡這才停戰一個月便又再次爆發內戰,也有些無語。
這停戰協議,還不如說是休息協議,各方休息一個來月,養精蓄銳,好有精力再打仗。
說實在的,斯里蘭卡要如何恢復和平,劉韜也不知道,因為這裡太複雜了,內部複雜,外部也複雜。
這也是為何,後面的南亞聯盟,沒有將斯里蘭卡吸納進入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便是距離最近的南印,都不得不在海域加強巡邏,阻止斯里蘭卡難民入境。
誰要是一頭扎進斯里蘭卡,恐怕都會很難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