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44章 導彈攔截 (1 / 2)

計算機系統開始迅速工作,除了相控陣雷達截獲的資料之外,還有衛星以及預警機傳輸過來的資料,相互間進行相關比較和精確計算後,最佳的發射時間,也已經來到了。

四聯裝的導彈發射車,一聲轟鳴中,導彈擊破了前面的導彈箱的包裝,熾熱的火焰中,導彈緊急升空。

32枚導彈反射,朝著飛來的30枚飛毛腿導彈攔截而去。

就這一波,哪怕以色列全部攔截下,算經濟賬的話也虧大發了。

一枚防空導彈的價格,可是飛毛腿導彈的三十倍!

也就是說,就這麼一次攔截,以色列消耗的資金,是伊拉克的30倍!

當然,賬不是這麼算的。

因為如果飛毛腿導彈落地,那麼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會更大。

破壞,可比建設來得容易多了。

所以,必須得攔截著。

攔截給計算機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計算機在不斷地解算著。

“轟~~”

防空導彈攔截住一枚飛毛腿導彈,這枚飛毛腿導彈凌空爆炸。

但是,更多的飛毛腿導彈沒有攔截住。

“轟~~”“轟~~”“轟~~”

飛毛腿導彈落地,不斷的發生爆炸。

要是擊中樓房,整棟樓房都會坍塌。

“該死~~”

以色列防空部隊指揮官忍不住大罵,因為這一波打擊,只攔截了4枚飛毛腿導彈,也就是真實攔截率只有差不多13%!

而要知道,‘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號稱攔截率最少97%,‘箭2’防空導彈系統更是號稱攔截率達到99%!

可兩者此次攔截的飛毛腿導彈,攔截成功率也就13%!

哪怕將那些擊中路面或者郊區的導彈算上,攔截成功率勉強50%!

不得不說,統計學有時候就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

以色列忍不住了,根據導彈發射執行軌跡,計算出了導彈發射點。

以色列的導彈部隊,發射了‘傑里科1’、‘傑里科2’導彈。

‘傑里科1’導彈,是一種中近程地地彈道導彈,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71年裝備部隊,其外型尺寸和效能都與美國‘潘興1’相似,外界一直認為,這是美國將‘潘興1’導彈設計資料給了以色列,以色列根據‘潘興1’導彈進行仿製改進。該款導彈最大射程500公里,長10.4米,彈徑為0.8米,整個導彈重為6.7噸,其中彈頭重450~800千克,當彈頭重量為450千克時,其最大射程可達500千米。該導彈採用單一的慣性制導系統且技術粗糙,導彈不夠精確,圓機率誤差為1000米。

此次以色列發射了50枚‘傑里科1’導彈,去攻擊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導彈的導彈發射基地。

‘傑里科1’導彈每枚造價在100~150萬美元,50枚導彈便是要5000~7500萬美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