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11章 嫁妝 (2 / 2)

這個渤海隧道工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為從煙臺到大連直線距離不過160公里,不到煙臺至濟南距離的一半,比煙臺到青島還近。然而,由於渤海海峽‘天塹’的阻隔,兩市鐵路聯絡要圍著渤海繞一個大圈,運距長達1800公里,比直線距離長十多倍,用時一天以上;公路要繞道1200公里,輪渡需要六七個小時,且容易受天氣因素影響。

南北向的公路、鐵路,修到煙臺、大連,就成了‘斷頭路’,無法連線成網,魯省與遼省、華東與華北的聯絡因之被割裂。修建一條跨越渤海的直達快捷通道,便是人們長久以來的一個夢想。

馮德峰還是第一次瞭解,當聽到渤海隧道工程乃是鐵路、公路齊備,總投資達到3000億人民幣,不禁感嘆國家的大手筆。

劉韜對於渤海隧道工程很瞭解,還是因為他參與了三次會議,其中兩次論證會議,一次是不久前的決策會議。

整個渤海隧道工程整體採取‘南橋北隧’的方案,渤海上的島嶼太小則進行建人工島,從而降低隧道施工難度。

目前上面已經決定,將渤海隧道工程納入‘十五計劃’,也就是2001年開工建設,建設總工期長達10年。

然後劉韜跟馮德峰介紹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東北三省的重要意義。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呼倫貝爾市、興安盟、TL市、CF市和錫林郭勒盟等東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的統稱,涉及145萬平方公里土地和上億人口。

曾經,東北是華夏最強大的工業所在地!

比如吉高官春市是聞名全國的‘汽車城’,這裡的華夏一汽集團便是有著‘共和國長子’之稱。

要發展東北,那麼工業是必不可少的。而東北的發展,則是有助於華夏的強大。

現在華夏發展有四大引擎,分別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唐以及西南,這四大引擎為華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但是隨著華夏發展到一定程度,經濟規模很大了,單靠四大引擎已經不足以讓華夏維持著高速發展,這便需要其他發展引擎。

也正是如此,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發展東北、中西部大開發戰略以推動中西部發展便成了華夏要打造的兩個引擎。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有很好的基礎的,那裡工業體系健全,東北區域的受教育程度位列全國第一。只是生產線老化,管理體系跟不上時代,人員的思維還是老一套,社會處於僵化,這就需要在東北三省深入改革,去打破僵局,從而激發新的活力。

只要東北發展起來,那麼整個東北亞局勢就穩如泰山,以後甚至有希望實現東亞一體化!

‘東盟10+1’戰略,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大勢所趨,任誰也無法動搖這個大戰略。

在臨近的,也就有東亞一體化以及‘中亞5+1’,只不過相比中亞五國,毫無疑問日韓反而更好解決。

東亞一體化唯一的大障礙,其實只剩下美國。

實現東亞一體化的好處不言而喻,區域經濟發展總比單打獨鬥的要強,在這種區域經濟發展只要做得好,往往可以發揮出1+1+1>3的效果。

而且與美國的北美自貿區不同,華夏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實現東亞一體化,甚至於東亞一體化的理論,還是日本學者提出的,在此基礎上衍變為現在的東亞一體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