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5章 海洋環境 (2 / 2)

盤山集團便選了三片海域修建跑道,作為試飛場所。

現在這個島,已經修好了。

工程負責人‘費通’正在跟劉韜彙報著情況。

為了修建這個專案,盤山集團足足投資了好幾億。

砂石、水泥等等,都得從陸上運過來,造價可比在陸上直接建大得多。

除了跑道外,還修建了雷達站、氣象站等等。

“目前專案已經完工,具備試飛條件。”費通說道。

劉韜點點頭。

‘海鷹’戰鬥機,以後需求量有限,一兩百架需求量估計撐死了。

按理說不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價錢大張旗鼓修建試飛跑道。

可是換做另一個角度,這些跑道可是同樣可以作為其他戰鬥機起降跑道。

任何一座島,在當地都可以看做是一艘不沉的航母。

如果是大島的話,那就是一艘超級不沉的航母。

現在這裡試飛跑道已經建成,下一部就是團隊進駐這裡,先對氣象等方面資料進行收集,等論證可以的話,才是‘海鷹’戰鬥機前來試飛。

目前為止,‘海鷹’戰鬥機已經生產了12架,這個數量不算少了。

泰國方面明年就要派艦載機飛行員專門來華夏接受培訓,在輕型航母建成交付給泰國海軍之前,成為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

半個小時後,直升機降落在跑道。

劉韜對這裡很重視,這裡不僅僅是要作為‘海鷹’戰鬥機的試飛場地,同樣也是會作為殲7、殲8系列戰鬥機、殲10戰鬥機、殲11戰鬥機的試飛場地,用於檢測這些飛機在海洋環境的效能變化。

海洋環境,與陸地環境,那是兩種不同的環境。

不同的環境,對飛機的影響不同,飛機所能發揮出的效能也不同。

別說海洋環境、陸地環境這樣差異巨大的環境,就是陸地環境,平原、丘陵、山區、高原、沙漠等環境都有很大的不同,對戰鬥機的影響各不一樣。

比如殲11戰鬥機,在確認可以服役前,就是將這些不同的環境都給飛了一遍,甚至於飛越珠穆朗瑪峰,在確認各種情況下都擁有強大效能,殲11戰鬥機才被允許服役,而不是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試飛工作,一步步地最終才被批准服役。

但是,殲11戰鬥機並沒有在複雜的海洋環境下進行測試過。

目前的殲11A戰鬥機雖然服役,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但是都是在陸地機場起飛降落,在海洋環境的跑道起降情況如何,卻沒有進行。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殲10戰鬥機上面。

而接下來,將會彌補這方面的遺憾。

而且在這裡試飛,也將會對殲11C戰鬥機的研製起到很大的作用。

殲11C戰鬥機作為艦載機,與殲11A戰鬥機作為陸基戰鬥機是不同的。因為艦載機是在航母上進行起飛,航母在海上航行,受到海洋氣象條件和風浪的影響,航母會發生搖晃,加之甲板飛行區域面積有限,使得艦載機起飛和降落的難度很大。這就要艦載機具有重心低、抗傾倒能力強等特點,必須要具有比陸基飛機更好的起降效能、較低的降落速度以及良好的低速操作性。

而且,受制於航空母艦起飛甲板長度的制約,艦載機通常是藉助彈射器起飛。起飛時,艦載機的掛鉤與彈射器相連,在自身發動機推力和彈射力共同作用下,滑跑幾十米後艦載機便脫鉤飛離甲板升空。降落時,艦載機藉助自身的阻攔鉤和航母上的攔阻索,只需要滑跑很短的距離就能強行停止。這就要求艦載機具有堅固的機體結構和減震效能優良的起落架,確保能承受得住彈射起飛加速度和降落時的衝擊負荷。

再者就是艦載機需要具有摺疊結構。設計摺疊結構主要是為了縮小艦載機體積,以便在有限的空間內能放置和存放更多的艦載機。另外,艦載機的機體上有繫留裝置,可將飛機繫留在艦上,以防止艦船劇烈搖擺時飛機翻倒。

最後便是艦載機的抗腐蝕能力也要更強。

現在在三片海域選島建跑道,這只是第一步。明年便要將一艘商船改為航母,從而為未來殲10、殲11戰鬥機研製艦載機型做準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