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0章 殲11!? (1 / 2)

殲10戰鬥機的首飛成功,意義重大。

它代表著華夏航空業,終於邁向了世界一流。

能夠研製出殲10這樣先進的戰鬥機,華夏已經可以說是一個航空強國了。

看看當今世界,能夠研製出第三代戰鬥機的,也就只有美國、蘇聯、法國以及現在的華夏!

全世界就只有這四個國家,能夠研發第三代戰鬥機!

在美國、蘇聯大批次裝備第三代戰鬥機的當下,殲10戰鬥機的首飛成功,就像是一陣及時雨一般。

成飛專門舉行了一場隆重又盛大的慶功宴,慶祝著殲10戰鬥機的首飛成功。

而隨著殲10戰鬥機首飛成功,接下來便是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飛,整個試飛大概會持續兩三年時間,成飛需要形成專門生產殲10戰鬥機的生產線,科研團隊需要在殲10的基礎上,研製雙座的殲10B,然後要不斷改進殲10效能,形成以殲10為基礎的系列飛機。

劉韜這邊,也開始著手準備著,殲10戰鬥機脈動式生產線,以及殲10戰鬥機的出口。

除此之外,劉韜要在殲10的基礎上,研製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

他將這款新型戰鬥機,命名為殲11。

現在,華夏有殲6系列戰鬥機,有殲7系列戰鬥、殲8系列戰鬥機,現在更是有了殲10戰鬥機,殲10戰鬥機會發展為全新的系列戰鬥機。

而實際上,當初華夏也是有要研發殲9戰鬥機的。

殲9是成飛所製造的截擊機,其設計方案几經波折,最後因為指標要求過高,技術條件無法實現而於1980年取消計劃。

當時的殲9定義是一種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主要以蘇聯圖22M‘逆火’和美國B1B‘槍騎兵’超音速轟炸機為主要作戰物件。設計技術指標達雙26,即升限26公里、時速2.6馬赫,可以說技術指標是華夏殲擊機效能之最。

指標要求過高,技術條件無法實現,再加上當時空軍作戰思想‘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牽引著第三代戰鬥機的過程,也因此殲9工程便取消了。

現在十號工程成功了,劉韜也沒有想過要佔用殲9這個名額,直接給自己要研製的這款雙發重型三代戰鬥機取名為殲11,內部代號是十一號工程。

有了殲10的成功,研製殲11就要容易得多了。

劉韜完全解析殲10,在戰鬥機研製技術方面,可以說已經屬於行家了。

劉韜先是花了一些時間,設計了殲11的航模,說是航模有些不準確,應該是說無人機才是。

殲11的外形,和殲10有些像,但是又有不少是不一樣的。

氣動佈局只要有些改動,那麼就會大改動,要花很多的功夫。

而且仔細看的話,劉韜研製出來的這架殲11無人機,安裝了兩臺渦扇發動機。

運輸車載著這架殲11無人機來到一處公路,這裡目前還沒有使用。

連線好後,劉韜便控制著這架殲11無人機,在跑道上進行滑行。兩臺發動機發出嗡嗡地聲音,推力相當強勁。

滑行了一段距離後,速度已經很快了,劉韜操縱著拉桿,頓時機頭往上揚,前面起落架隨著離地,又滑行一段距離後,只見後面兩個起落架也隨著離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