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大國崛起:從軍工開始> 第446章 航天科學技術大會(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6章 航天科學技術大會(求訂閱) (1 / 2)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北斗試驗3號衛星’發射成功的新聞,並沒有任何報道。

全國百姓們沒有人知道,華夏航天一個里程碑意義的誕生,華夏航天迎來一個新時代。

幾天以後,京城召開了一場航天領域的會議。

這次會議的級別非常高,老人親自出席這場科學技術會議,除此之外,不是學部委員,便是華夏科學技術領域的中堅力量。

此次會議有兩個議題,一個議題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個議題是‘載人航天工程’。

在會議上,通報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北斗試驗3號衛星’發射成功的事。

“我們將用10年時間,發射38顆‘北斗衛星’,在10年之後,也就是1995年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建,屆時確保太空有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北斗衛星’,組建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再用10年時間,進行更新換代,到2005年我們‘北斗衛星’實現第二代。”劉韜彙報著關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規劃。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是一蹴而就,他計劃歷時10年時間,組成第一代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再用10年時間,組成第二代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這是大事,國家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

軍事領域,民用領域,都得進行相應的調整、配套。

地面上得有主控站、資料注入站、監測站,也就是說接下來要修煉1個主控站、3個資料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

除此之外,便是作為使用者端的GPS接收機。

最少只需其中3顆衛星,就能迅速確定使用者端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聯接到的衛星數越多,解碼出來的位置就越精確。

而這裡面,自然分為民用的標準定位服務和軍用的精確定位服務。

軍用的定位服務,定位精確度就高得多了,遠高於民用的定位服務。

北斗導航系統擁有著多種優點:使用低頻訊號,縱使天氣氣候不佳仍能保持相當的訊號穿透性;全球覆蓋率可以達到98%;三位定速定時高精度;快速、省時、高效率;應用廣泛、多功能;可移動定位;不同於雙星定位系統,使用過程中接收機不需要發出任何訊號增加了隱蔽性,提高了其軍事應用效能。

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盤山集團將作為主導,出技術、出資金,航天航空總公司負責發射‘北斗衛星’,同時雙方一起進行應用開發。

這就要求,接下來國家在這方面的教育資源傾斜,需要培養更多的航天專業等相關專業的人才。

整個專案,這十年時間大概要花一百億人民幣!

一百億人民幣,這是遠遠超過華夏在航天方面的開支!

要是沒有劉韜搞定相關技術,那麼華夏起碼需要花二三十年時間,整個開支起碼達到三四千億人民幣。

這就是劉韜的作用,為華夏科學技術研發節省大量時間,同時節省大量的科研投入,少走彎路。

十年發射38顆‘北斗衛星’,這意味著平均一年發射3.8顆‘北斗衛星’。

而在之前,華夏一年都不一定發射一顆衛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