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幹,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的。”劉韜鼓勵道,“說不定表現好,等宿舍區建好,可以申請到分房。”
“廠長,我們普通工人也能參與分房?”陳師傅眼睛一亮。
生活區正在建設,大家都是有眼睛的,自然知曉那些房子是多麼好、多麼漂亮。
柱子、梁板都是鋼筋混凝土,磚也不是土磚,而是紅磚。
大家早就議論起來。
“當然,只要表現好,便有希望分到房子。”劉韜點點頭。
這一次生活區,居住的房子將建設足足三千套。
劉韜自己就住在宿舍,宿舍簡陋的環境有多惡劣,他心中有數。
既然是重新建,自然是要往好的建。
反正現在盤山機械廠也不差錢。
甚至於,劉韜還特意建了幾十套別墅,是用於領導以及高階技術人才居住的。
這些房子,樓層都不高,最高的無非就七層,至於別墅則都是統一三層,建設起來並不困難。
陳師傅聽到劉韜這麼說,更是高興,只覺得日子更有奔頭了。
他已經聽人家說過,生活區那一片,會有商場、電影院、醫院、學校、公園等等。
若是真的能夠分到房子,那麼居住環境將大會改善。
眼看著兒子已經到了談婚論嫁,卻沒有房子住,陳師傅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劉韜邊吃麵條,邊和陳師傅聊天。
既要從陳師傅這裡聽聽工人們真正的想法,也想借助陳師傅的口,去告訴工人一些東西,去提高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接下來,劉韜還有一些行動。
比如加強黨組織的領導,比如完善工會,比如完善工人職稱等別以及工人級別......
還有很多很多的事需要去做。
而要做成這些事,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必須得有廣大工人的支援。
雖然劉韜從未發表文章,但是毫無疑問他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改革派。
要進一步改革,必然需要打破現在的一些條條框框。
這也是為何,劉韜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會跟工人聊聊天,飯後會在廠裡逛一逛,聽聽工人說什麼。
隨著其他三個廠的人陸續抵達,劉韜面臨的問題愈加嚴峻,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訴求,而要團結大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別是那些知青們,得安撫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