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已經說過,無論是蘭斯洛特王室,還是聖以太教廷的援助,由於路途原因,運送起來十分困難,只能救急,治不了本。
更何況,他們的援助並不是無常的,收取真金白銀的都是好的,更多的是需要用曼育軍領未來利益去換的。
無論是菲利普還是帕特萊姆,不到萬不得已,都不願意走這一步棋。
豪富的金斯利家族,自然就成了最肥的那頭羊,不搶劫他們搶劫誰。
狄克龍雖然努力的騰挪、迂迴,但是留給他施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因為他能夠突破的方向只有一個——卡爾特軍領。
曼育軍領對他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片絕地,搶無可搶,唯一能夠為他們提供援助的永夜集團軍現在也處於缺糧狀態,自顧不暇,哪有多餘的糧食支援他們?
當戰略目標被敵人洞悉,狄克龍擁有再優秀的戰略戰術,也是白搭。
若是沒有奇蹟發生,將整個曼育軍領鬧得天翻地覆的奴隸起義軍,將會走上自己的末路,以悲劇收場。
奇蹟之所以被稱之為奇蹟,就是因為鮮少發生,奴隸起義軍並沒有等來自己的奇蹟,等來的是內部徹底分裂。
狄克龍與斯塔巴克徹底分道揚鑣。
在窮途末路中,兩人的政見再次發生了根本性衝突。
斯塔巴克認為奴隸起義軍已經沒救了,這個時候應該挑選出奴隸起義軍最精銳的那一部分,突入卡爾特軍領,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便可以在卡爾特軍領中東山再起,這裡有著數不盡的天然兵源。
狄克龍堅決反對,認為這是一種背叛,死活不願意丟棄奴隸起義軍的大部隊。
這是無法癒合的、根本性決裂。
決裂的第二天,斯塔巴克便率領著效忠自己的八千精銳,離開了奴隸起義軍的臨時大本營,名義上說是分兵,實際上是決裂,一去不復返。
再次傳來訊息,已經是數週後,斯塔巴克千里奔襲,沿著卡特爾軍領和曼育軍領的邊境線,先是突入小亞細亞平原地區,劫掠一番,在地方守軍反應過來之前,鋒頭一轉,從邊境線破邊,進入了卡特爾軍領地區。
所過之處,攻城略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者如雲。
所走的模式,與奴隸起義軍在曼育軍領最初的模式,一般無二。
奴隸起義軍之所以緊盯著卡爾特軍領不放,卻對富庶的小亞細亞平原地區置之不理。
除了小亞細亞平原地區,有蘭斯洛特王室和聖以太教廷兩個龐然大物,惹不起外。
最主要的是,這裡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地區的平奴,只要不是天災人禍,就算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也能勉強糊弄飽自己的肚子。
只要能吃飽,誰會跟他們造反。
他們到了那裡,就是真正流寇,除了劫掠一筆就跑,根本沒有紮根的餘地。
有著數以百萬記礦奴的卡爾特軍領,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天堂。
斯塔巴克也似乎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他並不是戰略無能,哪怕是離開了狄克龍,他也能混的如魚得水。
不過他的名聲在無形中,開始慢慢發臭,尤其是那些奴隸起義軍中,他們已經得知了斯塔巴克對他們的拋棄。
沒人喜歡背叛,大部分人對背叛者的痛恨,還在敵人之上。
斯塔巴克的這種行為將金斯利家族徹底惹毛了,他們可不管奴隸起義軍究竟是真決裂還是假決裂,在他們眼中都是入侵者,都是敵人。
他們不可能丟開奴隸起義軍的主力不管,而去圍追堵截斯塔巴克這支偏軍。
最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將奴隸起義軍主力徹底解決掉後,再快速回師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