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認知的轉變,讓斯坎巴日親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防止行將踏錯,讓自己的族人為自己的錯誤,付出血的代價。
在斯坎巴日親王準備期間,他所在的永夜軍領軍營的軍隊也開始動了起來。
等到他騎著快馬,離開軍營,前往選定部落的時候,這個軍營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列隊開拔,一改先前的戰略防守,跟在斯坎巴日親王身後壓了上去。
斯坎巴日親王知道,自己的機會只有一次,並且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一旦失敗,永夜軍領的科雷重騎兵就會像潮水一樣的衝上來,將他們撕碎輾滅。
斯坎巴日親王選擇的第一個說服目標,並不是三個目標中,最容易妥協的那個部落,而是最不容易的那個——虎牙部落。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其中自然有著斯坎巴日親王自己的盤算。
他在西奧丁帝國擁有非凡的影響力不假,但是這種影響力也存在著圈子和層面的。
而西奧丁帝國的統治模式,是呈現金字塔的,大部落領導中型部落,中型部落領導小部落。
三個目標中,灰巖部落倒是最容易屈服的,可問題是,他是一箇中型中都不入流的部落,他們部落首領往日根本連在斯坎巴日親王面前出現的機會都沒有,對於他的瞭解,斯坎巴日親王還是透過永夜軍領的情報資料瞭解的。
斯坎巴日親王實在吃不準,自己對他們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虎牙部落則不一樣,它是西奧丁帝國八大支柱部落之一,虎牙酋長巴特爾又一向與自己親善,稱得上是比較睿智的人。
若是永夜軍領派其他前去納降,巴特爾酋長自然不會輕易低頭。
現在換成斯坎巴日親王前去,起到的作用自然不同。
以上只是斯坎巴日親王的個人理由,最重要的是,他現在沒得選。
虎牙酋長巴爾特酋長為了增強自己部落的戰鬥力,將另兩個部落的酋長全部招到了自己的部落中,商討聯防事宜。
相信這種情況,並不是偶然,位置比較靠前的那些部落,都會選擇這麼做。
也就是說,這裡的局勢,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實力最強大的虎牙部落的態度。
若是他降了,其他兩個部落肯定不會有二話。
若是他不願意降,其他兩個部落的態度,也很難徹底明朗。
虎牙部落酋長巴特爾一聽說斯坎巴日親王,單槍匹馬的出現自己的部落外面,立刻火燒屁股一樣的跳了起來,率領著一眾酋長首領,親自將斯坎巴日親王迎入了大帳中。
在斯坎巴日親王表明自己的來意之前,巴特爾酋長一眾人雖然發現形影孤單的斯坎巴日親王,身上流露出來的種種疑點,但是在他身上寄於的眾望,讓他們情不自禁的忽視了這些,在他身上寄於了眾望。
希望他能像以前那樣力挽狂瀾,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整個西奧丁帝國走出困境。
雖然整個西奧丁帝國處於一種步步緊逼,永夜軍領節節敗退的狀態。
但是就算是沒有腦子的酋長,也感覺情況有些不對勁。
因為隨著他們的步步緊逼,他們的大軍已經被徹底打散了,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距離少則十幾公里,遠則上百公里,相互聯絡都成困難,更別說相互間進行軍事援助。
等到他們聞訊趕到的時候,戰事早已經打完了。
而永夜軍領一邊,主動撤退和被擊退完全兩種概念,一點也沒有亂的跡象,反倒是力量越來越集中。
不是沒有部落派遣自己的精銳遊騎,試圖擊潰擾亂,撤退中的永夜軍領部落。
結果無一例外,全部踢到了鐵板上。
那些肯塔納野蠻人主導的部落,連自己的核心武力科雷重騎兵都沒動用。
僅僅是獸人火槍騎兵,就讓他們的精銳遊騎栽了大跟頭。
騎弓與火槍相比,無論是在精準度、射擊速度還是射程方面,都有所不如。
兩者相遇,基本就是奧丁遊騎被壓著打。
直到敵人隨身攜帶的彈藥,消耗的差不多,不得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