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瑞國王主政的時候,他是首相。
勞瑞國王暴斃,伊妮德王后掌權的時候,他還是首相。
當教廷帝國成立,聖喬治教皇當權的時候,他依舊被封為了首相。
不僅因為,他身後有著卡爾特軍領為他提供財力、軍力支援,還因為他是老牌貴族的代言人,為了拉攏那些舊有貴族,維持整個帝國的穩定,聖喬治教皇對他就算是再不感冒,也不得不動用他。
他能夠在動亂的政局中屹立不倒,自身也有著過人之處,至少審時度勢的能力,絕對是超人一等。
在這個三朝首相位置上,巴克大公沒有為自己收籠絡政治資本。
當教廷帝國崩潰後,嗅覺無比敏銳的他,再一次轉換了旗幟,將不滿五歲的蘭斯洛特王室合法繼承人諾曼王子給推到了前臺。
諾曼王子正是伊妮德王后為勞瑞國王誕下的遺腹子。
為了彰顯自己的光明,伊妮德王后將王位禪讓給聖喬治教皇之後,並沒有出現暴斃宮中的事情。
她順利的將肚子中孩子誕生下來,一直生活在王都瓦萊絲塔原先蘭斯洛特王室王宮中,依舊享受著大量產業的供養,哪怕是大災五年,哀鴻遍地,他們的日子依舊過的相對不錯,只是人身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罷了。
伊妮德王后躲過了教廷的****,卻沒能躲過信仰之劫,她的靈魂意識成為了教廷聖山毀滅的陪葬品,暴斃在蘭斯洛特王宮中。
與諾曼王子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巴克大公,自然搖身一變,成為了這個小王子的監護人。
當小王子被推上王位,他成為新王庭的攝政王,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並順勢接管了大量沒了歸屬的教廷軍隊,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出身自王庭與教廷共同組建的王庭新軍,對王庭有一定的歸屬感和熟悉感,一切同樣順理成章。
巴克攝政王正在試圖將,永夜軍領對教廷帝國發動的反擊戰,再次變成拜倫聯盟模式的王位之爭。
因為那種模式,他不僅更熟悉,同樣也清楚那就是一個爛泥沼,一旦陷進去,就很難徹底扯清楚。
畢竟諾曼王子與蘇菲麗雅是血脈至親,打來打去都是自己人。
可以一邊打一邊談,只要他們沒有被摧枯拉朽的剷除掉,一切就有緩和的餘地。
而永夜軍領確實很難做到將教廷帝國一口吞下。
別的不說,物資供給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雅各布江流域雖廣,匯入支流雖然不少,但是水流通常都不大,大型船隻無法通行,難以透過水上運輸補給,一旦下了船,就面對難行的爛泥地。
而大災五年,早已經將教廷帝國上下給榨乾,別說是就地取糧,永夜軍領的大軍每到一地,都得分出一部分糧食來救災。
陸上推進速度,想快都快不起來。
瓦萊絲塔王都又成為了永夜軍領透過雅各布江快速推進的攔路虎,若是不將這裡拿下,永夜軍領的艦隊就沒有辦法繼續南下。
就算是在不動用超凡力量與遠端位面打擊的情況下,憑藉永夜軍領內陸艦隊的強大火力,就足以撕開王都瓦萊絲塔的城防。
老謀深算的巴克大公也知道,武力上他們很難與永夜軍領對抗,只能攻心為上。
所以,被他趕到城牆上守城的,並不是那些士兵們,而是手無寸鐵的瓦萊絲塔市民們。
轟炸教廷聖山是一碼事,炮擊王都瓦萊絲塔,眾目睽睽下殺死大量的瓦萊絲塔市民,又是另一碼事了。
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擁有的敵人已經足夠多了,他們不能將唯一能夠投降自己懷抱中的那一撮人,也給推走。
投鼠忌器之下,這裡進入了僵持狀態。
而這已經是教廷聖山毀滅之後,八個月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