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心底只想,這林延潮是什麼時候寫的奏章?
林延潮當然不可能是方才在殿上寫的。也不可能是等待天子召見時在殿外寫的。
也就是說,在入殿之前,林延潮就想好了。從入殿第一刻起,林延潮早已打定主意,替張居正背下這鍋,撇清這責任。倒是李偉方才那一番循循善誘,在殿上想要誘林延潮倒打張居正一耙的言語,現在聽來著實可笑。
林延潮早就盤算好了,心底有了主意,方才看李偉在那演戲。
不對,或者說張居正早就給林延潮暗通的訊息,讓他先寫了這一篇奏章,故而他方才有持無恐。
沒錯一定是這樣的,李偉當下是認為張居正提前給林延潮暗通的訊息,或者是孫隆自作主張將殿上的事提前告知了林延潮。林延潮提前有了準備,才寫了那篇奏章。
但李偉從開始的震驚,到現在震怒,他以為一定是走露了風聲,至於是張居正透過人透訊息給林延潮,還是孫隆私下提醒的,他不知道。
至於孫隆則是徹徹底底的震驚,因為他比李偉知道的更多,他清楚沒有任何人透訊息給林延潮。
孫隆事先來前還提點過林延潮,一會在殿上不可說實話,也不可不說。
但他沒有料到林延潮在自己還未提點他時,就預料好了如何在殿上的應對,還預先寫好了奏章。
沒錯,這奏章只有在今日經筵之前,林延潮就提前寫好的。
難道他一開始就知道,今日這經筵上天子會過問他的訊息?過問他的訊息,就會招他來文華殿親自詢問到底是因何事不參加經筵?他提早就知道,天子過問時,他不可以將制敕洩密之事,捅到御前,如此會開罪張居正?
這等縝密的心思也太可怕了吧,孫隆如此想到。
張居正也是看了林延潮一眼,方才驚訝的神色已是淡去。
至於申時行此刻卻是十分欣慰,但面上卻保持十分鎮定的樣子。
其餘重臣也是吃驚,但他們不如張居正,孫隆等人明白底細,都以為是張居正早就透過孫隆將訊息透給了林延潮。所以方才在殿上張居正才那麼鎮定,還故意說反話要追究林延潮為何不參加經筵的責任。
原來一切早就在張居正的預料之中。首輔大人真不愧是神機妙算,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至於李偉這等跳樑小醜,被他戲耍了還不知道。
故而眾官員們一致都認為是這個結果,若非天子面前,他們恐怕要一併拍張居正的馬屁,說他料事如神了。
至於林延潮是不是料事如神?大多官員都可以不可能。
當林延潮從袖子裡拿出奏章的一刻,卻是鬆了一口氣,沒料到,自己準備的奏章還真用上了。但如果不用上,其實更好啊,但現在只能說迫不得已。
此刻他在殿上之所以能拿出這篇奏章,並非預料到今日之事一定會發生。只是猜想萬一今日經筵上天子,突然召見自己怎麼辦?召見了自己,自己要不要把自己被錦衣衛拘禁的事,拿到殿上伸冤,他作了種種設想,規劃了種種可能。
心想萬一碰到這樣的局面如何應對。故而以林延潮小心謹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性格,就悄悄寫了這篇奏章。
反正有備無患嘛,若天子沒有召見自己,自己就不把奏章遞上去,事後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將奏章撕掉就好了。萬一真的有這可能,那麼自己就提前有了準備,立於不敗之地。
沒有料到,自己在殿上還真給自己碰到了。
林延潮奉上奏章,馮保自是不可能下來拿的,於是孫隆從御座旁走下來,將林延潮的奏章接過遞至小皇帝面前。
李偉此刻還抱著一份真不是林延潮寫的奏章的念頭。
但小皇帝看完奏章後,惋惜地道:“原來林卿家兩日前就打算請辭了。“
聽小皇帝這一句話,眾官員更認定是朝堂上一切是張居正早預謀的,這一切符合張居正一貫行事的作風嘛。
至於李偉則是面色蒼白。
林延潮連忙道:“微臣惶恐,請陛下降罪。“
小皇帝大度地道:“林卿家也是一心謀於社稷之事,何罪之有。“
林延潮頓時感激涕零地道:“臣蒙天子如此厚愛,真不知如何報答才是。“
小皇帝笑了笑道:“林卿家為國辦事,就是對朕的報答了。“於是小皇帝向張居正問道:“張先生,林卿家請辭經筵官之事,你怎麼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