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何洛書悻悻離去,林延潮不由大笑然後對潘季馴道:“多謝制臺。”
潘季馴亦是笑了笑道:“不用,我早看此人不順眼了。”
於是潘季馴招了招手,但見一名下屬捧著一盒子來。
潘季馴拿了遞給林延潮道:“此乃臨別之際給宗海你的贈禮。”
林延潮猶豫了下不敢收,潘季馴笑著道:“是家鄉的臘肉乾。”
林延潮聽了這才欣然收下道:“制臺能親自來給我送這臘肉乾,在下足感盛情,只是制臺不知如此會觸怒了首輔嗎?”
潘季馴範文:“本官為官有一個秘訣,宗海你想不想知道?”
林延潮道:“請制臺賜教。”
潘季馴道:“就是直道而行,不問是非。”
林延潮聽了不解。
潘季馴笑著道:“官場上彎彎繞繞,人情是非,多得你數不完,等閒人處理不來。既是處理不來,我就不去管他,只需看著眼前之事。咱為官是吃皇糧的,給天子當差的,為老百姓辦事的,不是來讓眾同僚喜歡的。”
“說來也奇怪,咱當官到了今日,雖是人是越得罪越多,但官卻越做越大。今日我來找你,張江陵他高興不高興,又關我什麼事?”
林延潮聽了對潘季馴佩服得五體投地啊,這就是技術性官員本事啊,不靠拍馬屁來升官。不知我什麼時候,也能有潘季馴那麼本事。
林延潮心悅誠服的道:“真是至理名言,受教了”
潘季馴哈哈一笑道:“你別給我戴高帽子的,我此來送你只是個名頭,我是特意來向你請教的?”
林延潮連忙道:“不敢,制臺有什麼話直說就是。”
潘季馴點點頭道:“你說黃河清,則有大旱後,本官回去查了從秦漢以後,黃河之水情,發現真如你所言,但凡黃河水清,十次有七次都會有大旱。說實在的,我誠心佩服啊,我治河十幾年了,尚不知此中道理。你一個詞臣,不說讓你修堤壩了,讓你玩泥巴都玩不好,你卻怎麼從中看出這道理的,這裡倒是要向你請教一番。”
潘季馴這一番話可謂十分誠懇,真是向林延潮來求教的態度。
林延潮笑了笑道:“制臺言重了,其實以黃河水清來看旱情,雖說是十之有七,但仍不算太高。”
潘季馴聽了訝然問道:“哦,十之有七,還不是高?我記得我嘉靖三十四年陝西大旱,冬裡就沒下一場雪,然後到了春裡河水斷流,烈日暴曬,田土龜裂,種粒皆絕,因飢後又生大疫。那慘景真是不忍目睹,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啊!但這一次還不算大災了,若真到了那等赤地千里,流民載道,餓殍盈野之時,那連社稷都會不穩,若是你有提至十之有八的辦法,我老潘今日就在這裡給你磕頭了,替老百姓謝你了。”
說完潘季馴作勢就要拜,林延潮心道好你個潘季馴竟對我用這苦情計,我還以為你是個耿直人呢。
不過林延潮見潘季馴那一臉誠懇的樣子當下道:“制臺,你這不是折煞我嗎?”
潘季馴道:“宗海,你是不知,老百姓苦啊!你沒有當過地方官,你去黃河走一走看一看就知道了。你若真有此法,那麼朝廷就可提前半年,防備旱情,說出來可救得幾十萬人的性命啊。”
於是林延潮道:“制臺真是折煞我,此事利關天下蒼生,就算制臺不問,我林延潮乃是一介草民也會如實告之,何況在下乃朝廷命官,為百姓謀福祉,根是本分所在,但今日經制臺這麼一求,變得我林延潮有意賣弄,這不丟我的人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