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寬此刻心底是不爽的,這些琉球船民簡直是非不分嘛。明明是本官救得你們性命,你們倒感謝去一名生員。看見人家中了狀元,得到天子賞識,也不是這樣往人家臉上貼金吧!
所以何寬心底很不痛快,連林延潮也是一併不喜。
至於一名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一般是不可能當殿撒謊的。
眾官員心想這其中必是有什麼誤會。於是嚴清看向林延潮問道:“林修撰,廷尉之言可否有假?“
眾人心道,真不愧是刑部尚書,連問話都如同審案一般,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接近真相。
眾官員都盯著林延潮,看他如何答。
但見林延潮毫不猶豫地答道:“廷尉之言,句句是真!“
群臣看向了琉球使者,但見琉球使者一副冤枉的樣子,一副想要說什麼的樣子,但有不敢在大殿上隨便發話。
嚴清將琉球使者的神情看在眼底,他也不是貿然下論斷的人。
於是嚴清向林延潮又問了一句:“林修撰,是否其中另有隱情?“
何寬聽林延潮承認,心底一寬,同時他在腦中又將當年的事回憶了一遍,確實沒有林延潮的存在。
百官們也是同揣著疑問。
見嚴清發問,林延潮道:“當初琉球船民之案確實在本府中轟動一時,廷尉當時秉公處理,實是大快人心,若非廷尉一力昭雪此案,三十八名船民就要成為刀下亡魂。“
何寬聽了點點頭,此案是他得意之作,後來能升任大理寺卿,與此案辦得得力,也有些關係,若是林延潮將他功勞抹去,他無論如何也要當堂訓斥了。
不過林延潮現在這麼說,實是令他很舒服。
“那你與此案又有何關係?“
林延潮道:“翻案確實是廷尉所為,至於下官當時不過是向廷尉遞了一份鳴冤的狀紙而已。“
何寬聽了身子一震,上前一步向林延潮問道:“那狀紙是你寫的?“
林延潮行禮道:“回何廷尉的話,確實是在下所寫。“
何寬聞言頓時哈哈笑著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本官明白了。“
見何寬這麼說,百官更糊塗了,你明白了,老夫還不明白呢。
小皇帝更是一團霧水呢,此刻心底猶如百爪抓心,但又不好發問,否則別人懂,朕不懂,這不是有傷天子的聖明嗎?
幸虧嚴清身為刑部尚書,腦子還是十分清楚的。但見嚴清目光一轉,當下向林延潮喝道:“林修撰,你說鳴冤的狀紙是你寫的,但是何廷尉方才說審琉球船民案時,你不過是一名生員,生員私謀訴訟,按律例需革除功名,你難道不知嗎?“
聽嚴清幾句話,說得寒氣逼人。身為掌握大明刑律的大秋官,當堂這麼質問一名官員,膽小一點都要嚇尿了。
但百官也是順著嚴清所言想到,林延潮身為生員私謀訴訟,當然是違法的。林延潮若是幫了琉球船民,就是知法犯法,若是沒有,就是當殿欺騙所有人。
嚴清果真厲害,一下就抓住了破綻,真相馬上水落石出了。
林延潮思索了片刻於是道:“正如大秋官所言,下官也是明白,身在黌門,片紙不如公門,下官當時私下起草訴狀,有不得已的情由。“
“林修撰,仔細說來,聖駕之前不可有絲毫隱瞞!“嚴清板著臉言道。
“是,當時下官湊巧聞得此事,這些琉球船民乃是當年太祖為便於琉球入貢,派至琉球修建貢船的船工後裔。這些船民,雖長於異鄉,生於異鄉,但都是我華夏血脈,與我等同文同種,豈能見死不救。“
“下官當時雖為生員,但也不可見冤而不鳴,白白看船民送命,故而不得已寫下狀紙呈給廷尉鳴冤。“
嚴清點點頭又向何寬問道:“那麼廷尉是否據狀紙所言,這才審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