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林延潮想起了申時行要推薦趙志皋,張位入閣,而不是推舉自己的私人朱賡,沈一貫。
但是為了避嫌而不推薦私人,卻也不是林延潮為官一直以來的風格。
林延潮當即奏道:“臣以為皇長子講官非信任可靠之臣,博才鴻學之士不可勝任,但何等之臣可稱二者,臣愚昧還請陛下明示!”
天子笑了笑道:“林卿但說無妨,揀好用的即可。”
林延潮當即道:“臣奉旨陛下即說揀好用的,那麼臣私以為皇長子睿齡向長,視之小學蒙養之初,必須倍加功課,方有進益,執事官員必須輪番用足,否則必然誤事。”
“故而臣請配翰林官十名為皇長子講官,這其中人選,臣以為有侍講學士孫繼皋,盛訥,國子監祭酒蕭良友,洗馬李廷機,修撰唐文獻,焦竑,編修陶望齡,鄒德溥,全天敘,檢討簫雲舉。”
林延潮一口氣說了十名官員的名字,頓時令天子,趙志皋都吃了一驚。
一般而言皇長子出閣讀書配個六名翰林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林延潮一口氣推舉了十人那是什麼意思?
天子,趙志皋不由揣摩林延潮一下子推薦這麼多人的用意。
從這些人的名單裡,雖有林延潮的門生,但大多的人說起來其實都不是林延潮的黨羽。
天子緩緩道:“林卿所舉會不會太多了。”
趙志皋有些明白了,六名講官當然不如十名講官,以後天子若是要找皇長子的麻煩,那麼十名講官分擔的責任,肯定比六名講官來得多啊。
但是……但是林延潮所推舉也值得商榷,比如孫繼皋,盛訥年紀都是偏大了,至於剩下的人之中,唯獨只有一個李廷機算得上是林延潮的私人。
難道……難道林延潮要將其他的門生都放棄,將來重點栽培李廷機來作繼承自己衣缽嗎?而不是傳聞中的方從哲,孫承宗?
這時候林延潮已經答道:“回稟皇上,豫教乃是國之大事,只怕薦得人少,不怕薦得人多。”
天子撫著自己的肚子,想了想道:“朕記得侍講孫承宗德才兼備,為何林卿不舉他?”
面對天子這麼問,林延潮毫不猶豫地道:“臣舉孫承宗,怕天下官員言臣有私啊!”
林延潮說完,天子當場失笑,肥厚的肚子是一顫一顫的。
“林卿也懼眾議嗎?”
“臣非聖人,怎麼能不擔心。”
天子聽林延潮這話卻尋思出另一個意思,林延潮與孫承宗彼此果真心底有隔閡。
天子當即道:“朕以為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此可謂公矣。林卿即是禮部尚書當以皇長子的學業為重,怎麼可以怕別人議論,而不推舉適合的賢才呢?”
“朕以為孫承宗這個人可以勝任。先生以為如何?”
一旁趙志皋道:“老臣以為禮部尚書舉人妥當,老臣附議。”
天子點點頭道:“那麼講官人選,朕已經知道。今日之事,你們先不要洩露半點口風,一切等王先生回朝後就會有明旨,朕不希望內閣中再出一個王家屏。”
當年王家屏為首輔時,曾把天子要皇長子出閣讀書的口諭,公然告訴百官,這事令天子十分不高興。這也是天子對王家屏失去信任的開始。
對於林延潮和趙志皋而言,這點分寸當然是有的,當下二人一併稱是,然後告退離開了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