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 (5 / 7)

因倭酋豐臣秀吉病死,其子繼任為關白。豐臣秀吉死去留下五大老輔政,其子年幼無力主政,為免明軍窺視並乘勝伐倭,倭國上表嚮明朝稱臣。

倭國稱臣之事,傳到明朝。

朝野上下欣喜非常,倭國作為不徵之國,當年太祖成祖對其也是無可奈何,而今卻向大明稱臣,這可謂是曠世武功。

天子龍顏大悅,連兵部安排的獻俘大典也免了,將倭人俘虜盡數放歸其國。

天子當即給石星加少傅加太子太傅,以獎賞他在平朝之戰中運籌帷幄之功。

石星也是自信爆棚,朝野上下也將他視為如楊一清,楊博一樣的名臣。

在另一邊明軍在播州連戰連捷,團團包圍楊應龍的老巢海龍囤。

楊應龍見明軍勢大插翅難逃,於是決定與其愛妾周氏,何氏一起自殺,結果卻為其子楊朝棟,其弟楊兆龍死命救下。

楊應龍與其子其弟抱頭痛哭,其子言明朝天子未必會趕盡殺絕,不如出城投降勉強一試。

楊應龍答允然後率全部人開城嚮明軍投降。

總督李化龍聞之連夜派人騎快馬向天子告捷。

天子聞訊後,於宮室猶如奔馬般疾走了半個時辰,然後下旨給林延潮問他治播方略。

林延潮是這樣回覆,楊氏一家起於唐幹符中,楊端應募,長子孫焉。歷宋、元皆授世官。本朝因之。楊氏一家在播州日久深得人心,必須全部移至京師,不過念起投降可網開一面,只誅首惡,餘者可放一條生路,徒遼東戍邊,以示聖主寬宏之恩德。

至於播地分為二,其中一地歸四川曰遵義,屬貴州則曰平越。

同時對兩地進行改土歸流,然後締結人心,同時派官員安撫安氏。

天子雖覺得林延潮此舉太過寬厚,但因安氏仍是明朝心腹大患,所以一切依林延潮意見。

隨即天子又下旨給林延潮言,平播功大,乃平定一國,開強展土,奇勳懋績,賞內無一,當封侯伯世爵……不盡宣揚,何以顯忠勞之臣,血戰之將傳行天下後世?先生每可體朕意,詳擬改票來有。

林延潮體從天子之意,當即將劉綎封為伯爵,雖說流爵不是世爵,但仍作為獎勵武人進取之意。

天子見林延潮尊旨辦事很高興,要是其他文臣肯定為武將不可輕易封爵搬出一大堆藉口。

這也是林延潮的本意,李如松,劉綎,麻貴等明軍將領,對林延潮這位不歧視武將的閣臣都是心存感激。

九月楊應龍以及從犯兩千餘人盡獻俘闕下,天子再度登上午門城樓,接受了林延潮為首的百官朝賀。

天子志得意滿,高興非常,並於城樓上頒佈了平播大詔。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播州小賊楊應龍……

……於戲,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茲用佈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幹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午門城樓下的百官萬民聞此無不激動,隨後楊應龍被拖至燈市口處斬,其餘從犯兩千餘人皆帶枷繞城一繞,然後發配遼東。

次日皇明日報,新民報,天理報將此平播大詔刊之傳遍四方,士民無不振奮,四夷無不膽寒。

萬曆坐步攆由十幾名太監抬著緩緩走下午門。至於太子則亦步亦趨跟在天子身後。

今日如此場合是太子第一次陪同天子接受百官的朝賀。

林延潮,沈一貫等九卿皆著吉服在城樓下一併向天子行賀禮。

“平播之役全仰仗吾皇聖武昭宣,攬獨斷之上謀,不以眾囂而微動,決進剿之長策,雖小敗卻彌堅,故疆吏有所依憑,軍資有所請給,功罪有所分別,以致窮取奇捷,超古震今,威加四方!”

天子聞言龍顏大悅道:“諸位愛卿亦有其功。”

林延潮繼續道:“臣愧不敢當,臣有一言向稟告陛下。”

天子笑容滿面道:“朕今日很高興,正要回宮接受嬪妃們的慶賀,林先生長話短說吧!”

林延潮道:“啟稟陛下,眼下兩宮已畢,倭國播州已平,又多了倭國歲貢百萬兩之銀,太倉之困實已緩解,礦稅實已不必再行,臣請陛下撤回派至各省的中使,廢除礦稅負,使商路暢通,紓困於百姓。”

頓見天子笑容少了大半。

林延潮知道在這個時候進諫,並非是一個很好時機,很容易惹天子不悅,但為官有時候當圓滑,有時候又不能太圓滑。

天子看向林延潮道:“朝鮮,播州之役若非林先生運籌帷幄,朝廷焉有今日之風光。”

林延潮道:“這都是列祖列宗庇佑,臣仰仗陛下之洪福,三軍用命報答君恩,臣不敢竊據其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