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 (2 / 2)

問過安後,天子道:“朕讀報紙,見其中有言‘敵酋見內外兵勢大集,已是遁歸,王京鹹境十三郡已是收復’之事,報紙上娓娓道來,彷彿如筆者親見,可謂令人身臨其境。”

王錫爵道:“先有平壤大捷,後有收復王京,一前一後說來民心振奮,天下臣民經此無不盛讚陛下聖明天縱,文治武功!”

天子微微笑道:“那也是三軍用命,宋應昌排程得力,李如松用兵可比韓信,至於兵部尚書石星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先生看如何賞賜這三人?”

王錫爵道:“陛下,平壤之捷,寧夏之功剛賞過,不易再行封賜,溫旨勉勵一番,等班師回朝再行賞過大功,如此既顯天家恩典,也可免生驕志。”

王錫爵這話極得天子心意,天子欣然道:“正是如此,驕兵必敗。不過李如松,宋應昌二人真乃用事之臣,實在出乎朕的意料!”

王錫爵道:“老臣也是深感欣慰,之前朝野風傳二人不和,但能收復王京可見二人還是以大局為重的。今日朝鮮國主李昖也送上國書感激吾朝天子復國之恩,老臣以命將之刊在明日的皇明時報上,以讓天下臣民皆能知曉!”

天子聞言頓時大悅。

王錫爵與天子都是默契地從頭到尾不提林延潮一字。

王錫爵順勢道:“皇上聖齡方茂,氣體充沛,正是喜涼惡熱之時,衣襟少御,坐臥當風,則易寒氣外侵成疾。臣請皇上保重龍體!”

天子正是高興的時候,聽王錫爵這麼一說欣然道:“先生說得是。來人,給朕披件衣裳。”

王錫爵道:“陛下從諫如流,此乃國家之幸,社稷之福啊。”

天子笑著道:“也就王先生說得,朕方能從善如流,外面那些言官議論,朕實在懶得去聽。”

王錫爵正色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得不講,但凡有聽言之弊往往不問其所言之事,而先揣其所以言之心,如此言者愈輕愈賤。”

天子聽王錫爵之言,不由想去林延潮給他說魏徵的典故,當時也是這樣的話。天子不由道:“王先生所言極是,但怎奈何言官激言。其實天下之事,朕心中豈有不明的。但是朕看來事不講自明,愈講愈不明,不爭自定,愈爭愈不定!故而”

王錫爵當即道:“陛下天聰聖明,不出戶即見天下。但當今朝堂上下以忤上為高,上以反詰為恥,上下相激,如此如何能成事?”

“還請先生賜教。”

“老臣不敢,老臣以為而今政事不修,紀綱不振,皆始於此。但今習尚已成,積重難返,陛下聽言臣議論,既不可激之過煩,也不可防之如川,莫如導其言使之一。當初倡議報紙之事即好,老臣以為可以引言導之,消除陛下與百官之間的隔閡。”

天子點頭道:“先生真是老成謀國。但朕以為僅有報紙一途,不足以消言官之爭啊!”

王錫爵又道:“陛下,江公望曾言,有對則爭興。爭興則黨復立矣。今日聖明天子在朝,雖不至於有黨禍。但朝堂上黨爭已成。朝中議論為兩端,致成左右之袒,此以彼為邪,彼以此為邪,這一彼一此,難免有一勝一負。如此朝廷只得一半人才之用。若使之持之兩端,長此以往必然是兩敗俱傷,不僅人才盡壞,國體大傷,此臣之所憂也。”

天子道:“朕明白先生是因吏部尚書空懸之事而委屈,但既是陳有年不願出任,另擇賢明就是,不能讓天下都等著他一個人吧!”

王錫爵道:“吏部尚書之事老臣正要與陛下辯明。當初廷推前,吏部擬用左都御史李世達,刑部尚書孫丕楊為正推,禮部尚書羅萬化,兵部尚書石星為陪推。”

“當時三位閣臣的意思,邊疆任重,兵部多事,故而石星不可推,於是吏部提出將石星改易為吏部左侍郎陳有年,當時次輔趙志皋有言,正推二人都是陝西人,陪推二人都是浙江紹興府人,似妥未妥,不如沿用原議。當時吏部沒說什麼,次日,吏部文選郎顧憲成與六科齊至,陳言改陪推為陳有年與石星。”

“老夫問為何羅萬化不可,顧憲成答日,翰林為宰冢擅專權,並以高拱故事。時次輔趙志皋言曰,翰林為宰冢者如高拱,確有專擅威福之例,但也有如郭樸,嚴訥極稱公謹,怎能一概而論。”

“時推羅萬化時乃吏部部意,而非出自閣意,然而吏部自改其說,宰冢之位竟成兒戲。臣質問之下,吏部推說是司官許弘綱,朱爵之意,但就其根本在於文選司郎中顧憲成也。”

“今日陳有年之事盡歸咎於老臣,老臣無話可說。哪知今日顧憲成又至閣內,改推經略林延潮為吏部尚書。但林延潮也是翰林出身,他去吏部就不是擅權?吏部自食其言,老臣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才能稱公道!”

天子道:“此乃小人亂政,朕已是知道了,心底已有,先生不用多慮,安心輔政就是。”

王錫爵道:“老臣自入閣來,一貫主張主與臣交,大臣與小臣交,當事者與言事者交,以定國論,如此政令則一體。皇上這句話也交待老臣,老臣也可拿來回復吏部科道,免背上阻礙大臣之名。”

“沒錯,這是朕的主意。是了,林延潮自任經略以來,一日兩疏不斷,前日言說朝鮮有銀礦卻蓄意瞞稟,之前又抓了一名倭寇將領解上京,那將領的口供問出來了沒有?”

王錫爵道:“已是奏出,此倭寇名為龜井,不過是無名小卒不值一提,但其父在關白那還是個人物。聽聞替關白打理一座銀山。”

“銀山?”

“是,此銀山有石見之名,據說每年可產金數萬兩,白銀幾十萬兩之多。但究竟多少,還需核查!但林延潮能甄別出此人來,倒也是大功一件。”

天子道:“只能說有些運道。”

王錫爵道:“說起運道前日彗星入紫薇垣,此為天象,以往古人禱彗之法,改張新政,或更用新人以上應天象。老臣素有捐狹之名,整治朝綱不能以雅量服人,老臣不忍以臣等之爭,而使病移於天下國家,又不忍天下國家之事,為臣之私事。故而老臣屢屢請辭,也是望陛下以後能另擇賢明佐治天下!”

天子聞言道:“先生又復提此事,入彗乃朕之不逮,咎在朕身,非卿失職。”

王錫爵道:“老臣還是希望陛下早作考慮,老臣從不以人廢言,這一次顧憲成推舉林延潮雖是別有居心,但林延潮經略朝鮮處置得當,一舉扭轉了危居,推舉他為吏部尚書也算得人。”

天子道:“先生也知道朕不會再大用此人。就算他一日兩疏如何,十疏也是一樣。”

王錫爵到:“啟稟陛下,誠然老臣也與他合不來。但老臣明白陛下將來要重新整理政治,改正新政卻非此人不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