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林延潮就如傳聞那樣‘通關節’取士。
這可是近六百份卷子,若是林延潮卷子看不過,就算他不負責抓鬮選卷,他們也沒辦法質疑什麼的。
主考官房內,林延潮自是知道同考官們的擔心,這抓鬮選卷的事他是不會幹的,儘管也確實有人這麼幹過。
這人就是清朝道光時大臣穆彰阿,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恩師。
在清史上穆彰阿善於結黨,名聲很不好。
穆彰阿結黨的原因就是他經常擔任考官,屢主會試文衡。
穆彰阿擔任主考官時,下面房官推薦上的每份薦卷,都極認真對待。
如何認真法?穆彰阿將薦卷擱於桌几上,然後焚香望空遙拜。
穆彰阿衣袋中常置兩個煙壺,一個琥珀,一個白玉,款式大小相等,取一卷出,就向衣袋中摸煙壺,摸到琥珀就中,摸到白玉則不中。
名額滿了後,餘卷一律擯棄。
這就是穆彰阿的玄學閱卷法,畢竟你也是很認真的叩拜過了,人家也沒辦法說你什麼啊(權勢重門生多惹不起),所以考生的卷子落在穆彰阿手上只能各安天命,這曾國藩後來能成為中興名臣,這琥珀鼻菸壺絕對是功不可沒。
期間不時有其他考官來拜訪,委婉提醒是否將放榜的時日延期。
而趙用賢將薦卷送至林延潮房中時,言語裡暗中警告他秉持公心閱卷,不要行鬻卷之事,舉頭三尺有神明。
聞言時林延潮不由看了趙用賢一眼,這看起來真是對事不對人的君子所為。
林延潮答道:“我已知道了。趙考官房裡薦卷的頭名卷在哪?”
趙用賢對本房薦卷十分自信,林延潮讓他薦三十卷,他薦了五十多卷。
趙用賢道:“本房薦卷篇篇都有不凡之處,不過這一篇破題為‘予以論之’的文章,我看不僅可冠經魁,還可為會魁。”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麼本官到時著重看就是了,趙庶子若無他事,本官要閱卷了。”
趙用賢見林延潮對他也是沒有當堂閱卷,心底有點不滿拱手道:“那本官就告辭了,方才那些話還望林總裁記在心上。”
林延潮不動聲色,現在人家是把自己當嫌疑犯了。
林延潮拿起趙用賢推上了那份可列會魁的卷子讀了。看完後自己也是讚賞,此卷確實是可以稱作會魁的佳卷,趙用賢眼光倒是不錯。
如此卷子放在以往,就算不能得會魁,但經魁也是妥妥的,可是現在……
林延潮將這考生所有薦卷通讀了一番,待閱至策問題,果真如自己所料,策問雖說都是答滿了三道題,字數也沒有少,但行文還是有些虛浮,談不上言之有物。
如此就可惜了,自己是理由有壓下趙用賢這份薦捲了。
於是林延潮在捲上,用青筆寫了批語並蓋印,全程只用了不長功夫。
若是趙用賢等人在場,見林延潮如此快就看完了一份卷子,一定驚異這是什麼速度。
面對六百份卷子,林延潮倒是完全沒有壓力,推遲填榜,延遲放榜的事,那簡直是不存在的。
但問題對林延潮而言,是如何擺脫自己眼底鬻卷的嫌疑。
兩日的功夫,各房薦卷林延潮已是全部改完。
林延潮從各房薦卷一共抽出五份卷子,這都是含著四個一字的破題,並且是張鯨與林延潮約定三處字眼都相合的,另外兩處是在第三題的題尾,還有一處是在經義題的束股。
另十二份卷子都是隻包含一處字眼,就是四個一字的破題。
這些都是屬於不明真相群眾,聽說了謠傳,蠻寫來碰碰運氣,看看是否可以矇混過關。
這四個一字的文字關節,從方從哲上告自己時,就已經是走漏了風聲。
但是將卷子薦來的同考官仍是貪心不足,強行將卷子薦上來,也是有碰一碰運氣的意思。若非方從哲鬧這一出,這通關節卷子恐怕比自己案上的還要多一倍,將來捅出去定是一樁科場大弊案。
這些‘問題卷’倒不是篇篇都是小學生水平,反而是相當的不錯。
因為各房考官薦上的質量都有所保證。有的卷子就算‘通了關節’,若真胡寫一通,考官們也不敢亂取。
畢竟這是科舉最高考試,會試。
同考官身後還有林延潮,王錫爵這一關,會試後,所有的卷子還要送禮部磨勘。所以這些卷子文理皆通,甚至水平能達到取於不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