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 (2 / 3)

“朕召你來時有話要問你。”

“請陛下垂詢!”

天子用手比了比,當即一旁火者將御案上一卷書遞給林延潮。

林延潮見此書卷,原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聖諭。

林延潮心想天子拿此給自己必有用意,略微一翻但見聖諭裡有硃筆所劃幾段話。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林延潮心底一凜。

朱元璋這話什麼意思?

元朝失天下是因為寬仁?那肯定不是,這個寬的意思,在於寬縱。

一直以來治天下有‘皇權不下鄉,甚至皇權不下縣’之說,也就是鄉縣一級的治理,不是靠朝廷的官員,而是鄉紳,族長來治理。

但元朝已不是皇權不下鄉縣,那是皇權不下省。

元朝律法就是慎殺,慎刑,對於士大夫階層以及地方大族,商人控御極松,就如同草原上部落制管理,享受極大自主權,南宋士大夫公然懷念前朝,朝廷從不見怪。元滅南宋後,一下子廢除了南宋規定的一百多條律法,元滅亡以後,其實不少漢人,特別是儒生都很懷念元朝這個時代。

但正是如此寬鬆的管治,導致地方官員貪汙極重魚肉百姓,蒙人貴族對漢人肆意欺壓,貧富差距極大。

所以朱元璋借鑑元朝滅亡的原因告誡子孫,秦以暴,也就是嚴法失天下,漢朝以寬濟之,故而坐穩了天下。但元朝以寬失天下,我當以嚴濟之。所以寬猛相濟在於適宜。

林延潮看到硃筆還劃了一段話‘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寬’。

林延潮想起之前他與鄒元標爭論的‘慎刑繁禮’,這慎刑二字也是元朝所主張的。

還有那句‘有明治無善治’,什麼叫明治善治,不就是說明治是施政太嚴嗎?討厭施政嚴厲的是什麼人?小人!

“那麼朕披太祖所言,林卿以為然否?”

林延潮道:“太祖英明睿斷,遠勝於千古帝王,臣拜讀之後,不勝敬佩。臣以為太祖所言‘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一句極為妥帖。”

“如何道來?”

林延潮道:“寬猛相濟出自左傳,當時鄭國子產治國,他臨終前對繼任的太叔說,治國最善就是寬以待民,其次莫如猛。但寬猛如水火一般,火烈老百姓望而畏之,水弱老百姓則狎而玩之,故而寬難猛易。”

“聖人聞子產之言贊曰,政寬則百姓怠慢,怠慢應當糾之以猛,但太猛則百姓易被欺壓殘害,如此當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如此可為明政。”

“聖人與太祖所言寬猛相濟,就在於度,至於度字如何把握,斷自聖裁!”

林延潮說到這了,但覺得憑以往經驗天子必然聞此龍屁定是龍顏大悅。

但是今日天子卻笑了笑道:“聖裁?朕居深宮,外間民情事務,倒是難以周知啊。林卿說寬猛相濟,那麼現在的時政當寬當猛?林卿細細稟來。”

林延潮想了想道:“回稟陛下,以臣一得之愚,當以寬為主,猛以濟之。太祖立國已垂兩百年,鄒元標之前所言明治無善治雖是妄言,但也有一二道理。太平時日已久,官紳待之太寬縱,百姓待之太嚴苛。”

“那這麼說還是寬?下面官員奏上來,兩淮鹽政實行綱運法,朕問許閣老,許閣老說此乃你主張。朕有一個疑問,這綱運法如同代徵,元朝稱之為買撲,石卿為戶部尚書時曾多次向朕陳詞,言此法易為趨利之徒所趁、罔上虐下、為害極大。此法便利鹽商極大啊,卿倡議此舉是否有私與鹽商?”

天子說完,林延潮心底一寒,原來如此,許國真是殺人不見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