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 (2 / 3)

林延潮聞言心道,自己又不是學東林書院那樣自成一片天地,讓東林學生議政論政,成為天下的輿論之地,這不是自己建立書院的初衷。

但他也知道如徐火勃這樣的讀書人都有抱負,認為朝廷政治應該出於公議,讀書人的清議可以左右中樞決策。

可是明朝最後的局勢就是官員們的尸位素餐,讀書人卻積極論事,中樞的決策因為黨爭左右搖擺。

這清議在監督與干涉之間要如何權衡,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度,但無論怎麼說顧憲成實在是開了一條很不好的先例。

林延潮道:“你所言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我等辦事又哪一樣能離得開官府的支援。

與其堵不如疏,把風放進來,至於窗戶開多大自己說得算。”

徐火勃錯會了林延潮的意思以為他另有對策,大喜道:“老師所言極是,學生明白了。”

二人說說聊聊。

這時候里長,祝秀才二人面帶笑容地走來,見他們二人的表情,林延潮就知道書院這事成了。

之後林延潮就以祝秀才家為根本開始修建這鰲峰書院,祝秀才隔壁的兩戶人家,以及山下河池,加在一起一共有百餘畝的地方。

隨後林延潮放出了自己要建鰲峰書院的風聲,聞此於此林延潮的親戚,學生,同案,同鄉以及地方上的官員都表示支援。

正巧在此時,林延潮回鄉後所作的少年中國說,也隨著開年後在閩地士子間流傳開了。省城的讀書人讀此催人奮進之文,無不感動。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

如此慷慨激昂之言,不知道令多少讀書人頓生頭懸樑,錐刺股之志。但他們同時不由捫心自問,方向在哪裡,我們在哪裡可以為朝廷社稷作一番事。

我的出路在哪裡?朝廷的前途又是如何?個人與國家的命運又如何休慼相關?

眾人從在黑屋中徘徊,走來走去卻不是前進的方向,但是林延潮開設鰲峰書院的訊息一出,好比人在黑暗之中,望道了前方的一束火光。

雖然不甚明朗,但對於有志於報國的讀書人們著著實實地在迷霧之中指出了一條明路。

一時之間省城之內,風雲激變。

少年中國說當下就成了書院最好的招生廣告。

就是不提林延潮這篇少年中國說在省城讀書人中的影響,就以他名望論之,聽說他要辦書院的訊息省城百姓也是有錢出錢,有力的出力。

身為林延潮的大弟子徐火勃,以及他的兄長首先將家藏的所有藏書全部拿出來,捐獻給了鰲峰書院。

要知道徐家是省城裡有名的藏書家。

徐火勃其兄徐熥家中藏書達萬卷,徐家特意建了建紅雨樓、綠玉齋、南損樓等樓用以藏書,其中多藏有宋,元之秘本,省城的讀書人都以來徐家借書一睹為榮。

林延潮聽說徐家二兄弟要將藏書都捐獻給書院,一時也覺得二人犧牲太大。

哪知道徐熥告訴林延潮道:“賢哲著述,以俟知矣。人之讀書來,是與書相知也,與書相知者,則亦與吾相知矣。能以我徐家之書,交閩地學子何樂不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