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 (1 / 2)

王宗沐任過宣大總督,漕運總督,在位時力主推動過海運,海禁之事,是朝廷上有名的實幹之臣,他的分析可謂是鞭辟入裡。

王士琦道:“是啊,以往朝貢之事,向來是厚往薄來,朝廷常用幾倍高於市價之錢來購番邦貢物,此舉也是不當,然而卻有不少官員認為我大明無物不有,足可自給自足,貿易之事只是利人不利我,但若真是如此民間又何來走私成風呢?”

徐火勃也是道:“大禹治水,宜疏不易堵,這開海之事即可惠民,也可充實國庫,而朝廷一味禁止實在是太目光短淺了,此等弊法實應該廢除才是。”

眾人各自議論,卻見林延潮,王宗沐都不說話,當即知道自己失言了。

徐火勃,王士琦都是起身告罪。

林延潮與王宗沐對視一眼,王宗沐笑道:“對於這開海之事,老弟的門生大可暢所欲言,也算見識一下後代英傑的風采。”

林延潮點點頭道:“老先生所言極是。”

有了他們這句話,徐火勃出聲問道:“制臺大人一言可謂警醒夢中人,以往我看來都是太淺薄,但依老制臺這麼說,只要朝廷繼續朝貢往來之制,那麼開海禁之事,不是永無可能?”

王宗沐點點頭道:“朝廷雖開月港,但不等於開放海禁,其法當年早有定論那就是‘於通之之中,尋禁之之法’。這就是疏而為堵了。”

“當年高新鄭在位時尚且如此,又更何況現在。再說老夫智短,而且已久離廟堂之上,目前看來確無良策,不過江山代有人才出,高人就在眼前又何必他問呢?”

高人在哪裡,我怎麼沒看見。

這句話以徐光啟以及在座之人的智力當然不可能問出,王宗沐所指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及高人當然是眼前的林延潮。

林延潮笑了笑道:“老先生,晚生哪裡是什麼高人。這一次來臺州就是來請教老先生,以解晚生之愚。”

“實不相瞞,學生也是持開海之見。學生乃閩人,當然知道家鄉父老一直以來受海禁之苦,不說商貿,甚至連下海打漁也是不敢。正如梓沙先生之前所言,閩地雖廣袤,但山丘多,且地貧瘠,若是不許百姓去海里謀食,僅憑稼穡又哪裡能養活得了那麼多生口。”

“說實在話林某為官這麼多年,還一度官居京堂,但在廟堂這麼多年,卻從未為家鄉百姓辦過一事,此實令林某內心有愧,無顏面對家鄉父老啊。”

聽林延潮這麼說,王宗沐父子三人都是動容。

張四維當年在首輔任上時,為他的老家山西免除朝廷十年的稅賦。這件事說來,不僅沒有人說他半句不是,反而都是讚譽之詞。

在朝為官為家鄉辦些事,這是理所當然的,更何況林延潮現在官當得這麼大。

林延潮見眾人反應,心知已取得了他們的信任。

這開海的事情,若是一個山西官員說,那麼大家要麼當你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要麼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但對於福建,浙江,廣東籍官員而言,這都是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

王士琦道:“如家父所言,朝廷為何不開海禁?在聖上,樞輔的眼底,封貢之制,自然是重中之重。可百姓不過謀食而已,想不到如此深遠,而今禁海之事令沿海百姓苦不堪言,對朝廷心懷不滿,長久以後必失人心,如何在其中找一個兩全之道,還請部堂大人賜教我等。”

林延潮聞言心想自己要如何打動王宗沐他們,成為一條船上的戰友呢?

不能說福建浙江官員主張開海,所以大家就要聯起手,大家在一條船上必然是要有再進一步合作的需求。直接說白了,除了給自己家鄉做一點事外,咱們還有從中得到什麼的好處。

林延潮這時不急不忙地道:“世兄過譽了,賜教二字在老先生面前,晚生萬萬不敢當之,還是洗耳恭聽才是。”

王宗沐笑了笑道:“老弟,既到了這裡,就不妨直言了。”

林延潮再三謙讓這才道:“那晚生斗膽了,晚生記得當年鬼谷子有句話,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

鬼谷子這句話大意是要打動聰明人,自己的知識要淵博,要打動知識淵博的人,自己必須條理清晰,道理明白,要打動觀點清晰,善於質疑的人,要把握住自己的原則,要打動身份尊貴的人,那麼你就要與他分析大勢,要打動有錢人,那麼你就要與分析高層的事,要打動沒錢的人,那麼你要與他講利益,而要打動身份卑賤的人,那麼你要保持自己的恭謙,不可高高在上。

要不是林延潮所言,在座之人恐怕是以為對方是在掉書袋,故弄玄虛了。

林延潮繼續道:“晚生在朝多年說來慚愧,見識也並非如何高明,難與當場諸公相提並論。唯一可以稱道就是平日陪坐末席,竊得耳聞諸公議論,也算在高與勢二字上倒是可以講一講。”

眾人這才恍然,林延潮是謙讓了半天,原來是這個意思。

就是所謂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

這個勢就是天下大勢,貴者就是大官,甚至天子,高高在上,但他們也並非什麼不怕,他們擔心的就是時勢的變化,害怕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害怕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