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用賢冷笑道:“當年張江陵奪情時,許閣老當時身在哪裡?是不是小臣也不能議論?”
“你!大膽!來人,將趙用賢叉出去!”
“慢著!”申時行開口發話了。
申時行看向趙用賢責道:“趙庶子,你口口聲聲禮也,眼下連官員的上下尊卑都不顧了嗎?”
趙用賢聞言詞窮,面對申時行還是出言向許國道歉。
許國哼了一聲別過臉去。
場面陷入尷尬。
今日王家屏替天子代祭先師孔子缺席。
下面還有徐顯卿,張位,陳於陛等五六名講官,其他都不說話。
這時申時行向林延潮問道:“林學士以為如何?”
眾人目光都看向林延潮,他會如何說?
但見林延潮徐徐道:“啟稟元輔,下官以為元良之事,涉及國本,宰相自有主張。宰相未言之前,其他大臣實不該妄議。更不可代奏向天子建言,否則此舉有謀倖進之功的嫌疑!”
林延潮說完,趙用賢頓時臉紅了,他方才口口聲聲說,申時行若不上奏章,那麼他趙用賢就要自己上奏章,請天子立國本。
林延潮這句話直接點出來,首輔還沒說話,你自己上奏章商議國儲,是要博一個擁立之功嗎?
趙用賢臉都被打腫了。
趙用賢冷笑數聲,沒有說話。申時行看了林延潮一眼,大感欣慰,面上卻道:“趙庶子方才的話並無此意,倒是你這話一出,沒有人敢向本輔建言了。本輔如何知道諸公的意見?”
林延潮立即‘虛心接受批評’。
有了林延潮這一番話,其他的翰林也是會意過來,說了一番以申時行馬首是瞻的話。
數日之後。
申時行上表請求天子早立太子,其中舉了明宣宗在宣德三年立兩歲的英宗為太子。
明憲宗在成化十一年立六歲的孝宗為太子。
孝宗在弘治五年立還未週歲的武宗為太子。
而皇元子已經五歲了,理當立為太子。
申時行這奏章,可謂有理有據。早立太子,一直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制度。
申時行奏章一上,天子回覆說,冊立皇太子乃是大典,皇元子年紀尚小,等個兩三年再舉行。
然後申時行又奏章上,說天子認為冊立皇太子乃是慎重之舉,要等個二三年舉行,實在是高明之至,此非臣之愚見可及。但臣雖然愚鈍,仍有些話管不住嘴巴,要說不能自已。
沒錯,皇子年幼,立太子後要出閣讀書,舉行朝賀典禮等等,是太早了。陛下此舉是愛惜皇元子的身體,但冊立太子,只要在宮裡受冊,文華殿一受朝賀即可,至於講學等事可以等到兩三年後辦。所以眼下還是先冊立太子要緊。
天子回覆道,你申時行忠君愛國之心,朕已經知道了。可朕沒有改變主意,先冊立鄭妃為皇貴妃,其他的事以後再說。
看著從六科廊傳抄來的第一手奏章,林延潮覺得可以了,申時行既表達了自己擁立皇元子的立場,雖說沒有冊立太子,但他可以收工了,對百官也是個交代了。
但對於百官而言,卻是未必,申時行上了奏章後,百官們的議論已是開始。
林延潮在廳內正遇到掌院學士張位。張位入內後笑著道:“聽聞內閣上請天子,擇會試考官人選,林學士可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