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 (2 / 2)

“昔日,魯國國相公儀休言,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我不讓官府介入,就是官不與民爭利的道理,此例不可輕開。”

“當然首府說林某為何支援農商錢莊?那就是誅心之言了,本府對於下面所有錢莊,商賈都是支援。一言概之,昔日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也是一句官不與民爭利,難道也是出於私心嗎?”

司馬光從私德上而言,乃是正人,無從指責的。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主張官不與民爭利,難道是就存了私心?

同理可證,我支援農商錢莊,反對官府不販賣倉糧,也是主張官不與民爭利,難道也是存了私心?

單知府沒有證據,當然不好亂說正色道:“官不與民爭利,確實是先賢之言,但我等為官者豈可墨守陳規?”

“我記得林府臺昔日會試,所問王安石變法時,曾有云,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難道林府臺這麼快就忘了。”

這句話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可謂十分厲害。

但見單知府繼續道:“昔日宰相劉晏行平糴法,官府既能獲利,還避免了穀賤傷農,谷貴傷民。”

“劉晏乃一時名相為何不見有'官不與民爭利之說',而今河南糧價奇高,我們為何不能允許官員在糧賤時買糧,糧高時賣糧。””

“林府臺抱殘守缺,死守先人隻字片語,不僅負了聖賢之書,還忘了仕官之前的初心,是否越為官越不如當初呢?”

單知府這一番話,說的相當精彩,有理有據,還舉出了劉晏的乾貨。

連身在門後偷聽的河南巡撫臧惟一都是稱讚心道,這單知府果真有本事,不枉了李子華如此抬舉他。

林延潮一時似沒有說什麼。

單知府笑了笑,心道你林三元不過如此,就這點水平有點白瞎了狀元身份。

單知府趁勝追擊:“林府臺,任地方官不比任京官,不尚那些虛文,而在於務實。”

“汝以月印萬川為天下萬物具是一理,吾以為然,但月為實,萬川印月不過為虛,實誤也。理不過是氣之一道,恰如理在一,人人皆可聖賢,理在氣,百姓有上下賢愚之分,不可皆成聖人。”

“不明理在一,分在殊之理,豈敢言實學,所謂月印萬川,只是井中撈月,徒然用力,白費功夫。”

實學就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古往今來,包括儒家的理學,心學,氣學都說自己是實學,是可以經世致用的,他派學說都是不能經世致用的。

單知府所言氣學,也認為理是一,但理在萬物上,則分為殊。

比方說,龍生九子。就是龍的九個兒子都可以稱得上龍,這是理,但是在外形上各不相同,這是殊。

月印萬川將天下萬理歸為一理,林延潮用以解釋,將天理人慾,義利,王霸合為一,這一就是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的一,中庸的中,萬理歸於一的一。

但氣學的理一分殊,則是反過來。萬理歸於一理,我們贊同,但反過來不是一理化萬理,而是一理化萬氣。

所以氣學講理在氣中,理不過氣之一道。

單知府用理一分殊,否定了林延潮的月印萬川,以指責他抱守一理,不知運用。

單知府見徹底壓倒了林延潮,得意地將扇子噗地一聲重新開啟,笑著道:“林府臺言必稱'官不與民爭利'為一理也,民利方才是理。”

“恰如百姓肚飢,食小麥可飽腹,食水稻亦可飽腹。只要百姓能吃飽肚子,何必在於用何種手段,官不與民爭利,氣也。售倉糧利民,亦氣也,只要殊途同歸,先解去當前燃眉之急,百姓的倒懸之苦就好。”

“林知府只守死理,卻不見百姓之飢。言比稱聖賢,墨守陳規,說是經世致用,卻不知如何解決民生。此舉就是講理而不講氣,非實學!”

說到這裡,眾官員紛紛點頭,露出了大有收穫神色。

氣學與事功之學都是最近大興的學問,皆有挑戰理學,心學的趨勢。並且二者都起於浙江,都是注重於外用,而且都強調自己是經世之學。

兩派觀點如此相近,但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他們也誰沒料到,二人竟從政事上,牽扯出兩家學派之爭。

到底誰才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現在看來單知府略勝一籌,單知府的言下之意,無論理學,事功學都專注於理一,但沒有用功在分殊上,沒有在優先解決實際問題上。

對於氣學而言,分殊才是實學,才是格物致知。而理不過是氣之一,只要手段可以達至'理',就可以用。

單知府搖扇環視四座,然後笑著道:“兄還是改不了這直言不諱的毛病,說話有什麼得罪的地方,還請林府臺不要見怪。”

單知府最後一句話,言似恭謙,其實卻是狂妄至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