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底多是偏張四維。
而林延潮呢,則是要看申時行的態度。這場黨爭,他也是沒有辦法置身事外。
於黨爭之事,林延潮與王家屏都不願意談得太多。
林延潮道:“忠伯兄,所言甚是,若能置身事外就好了。”
“難。當年張江陵與高新鄭在閣都胸懷抱負,心繫天下,兼濟蒼生之志,但二人最後仍不免一爭。”
“至於其他大臣朝堂混久了,不免身陷淤泥,為了作官而作官,全然忘了未入朝堂時的抱負,如張江陵這樣之人能有幾個?”
林延潮聽到這裡,笑著道:“忠伯兄,你將來有入閣之時,我一定不忘提醒你今日所說之言。”
王家屏笑著道:“宗海,見笑了。”
說完二人離去。
張居正終於致仕了。
天子下《賜內閣大學士張居正歸田敕》,授張居正上柱國勳,正一品太師榮銜。
當年嘉靖曾要賜嚴嵩上柱國,但嚴嵩卻推辭,尊無二上,國初時徐達為功臣第一,僅止左柱國,他不敢比徐達。對嚴嵩這話,嘉靖十分滿意。
生贈上柱國勳,明朝大臣中唯有夏言,今又多了一位張居正。
至於同時領上柱國勳,太師銜的,唯有張居正一人。這等恩遇開國以來前所未有。
除了上柱國勳,太師銜,天子還下詔蔭張居正一子錦衣衛世襲指揮同知。另外命司禮監太監陳政,及京堂官,錦衣衛官,馳傳護衛張居正歸裡。天子,兩宮太后皆賜路銀,綢緞給張居正歸鄉之用。
這等大臣歸裡的恩遇,實前所未有。
天子的詔書經邸報刊出後,滿京上下無論官員,百姓都是不敢置信。
他們不相信秉國十年的張居正,就這樣走了。
張居正十年之治給大明留下的是,國庫盈餘千萬餘,九邊宴然。
清丈田畝後,查出被權貴隱匿田畝兩百六十萬頃。將國家的在額田畝從五百一十八頃,增加至七百八十六萬!
後世崇禎談起張居正說,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時之相一。
張居正雖走,但他主持的新政,仍在繼續之中,有誰能接替張居正來繼續新政之事?新政何去何從?這麼大一個攤子誰來收拾?
眾人都是揣測。
坊間謠言四起,說張居正臨行前,向天子推薦前嘉靖,隆慶兩朝擔任過首輔徐階,李春芳,讓他們來起復,重新執政。
不過明眼人一聽就知道是假訊息,徐階,李春芳雖是名高望重,論及資歷張居正都尚在二人之下。只是這兩位首輔都一把年紀了,別說擔任首輔,眼下恐怕連路都走不動了,何談接任之說。
後來才知是張居正臨行前向天子上奏,說有一日世宗皇帝見疑於先帝穆宗,徐階以明成祖之於仁宗的故事釋疑,當時此事唯獨張居正一人得知。所以張居正請天子賜年已八十的徐階優禮,以昭太平盛世。天子答允賜徐階璽書、金幣。
之後朝廷下詔讓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潘晟,以原官兼武英殿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