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黃燦給沏了壺上等香片,林延潮一面喝茶,一面翻閱昨日修的會典典籍。
不久廳裡的翰林都是一併來署。
開始辦事前,同僚們不由閒聊,一人道:“近日戶部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你看這個月給的官俸,本色銀糧比原來少了三成多,然後不足部分拿磁木,被褥來折俸,你看這成何道理?“
“是啊,若是拿其他易變現之物來折俸倒也罷了,只是這木材被褥的,叫我等如何出手啊?“
“罷了,朝廷現在在遼東,蒙古用兵,難免錢糧不足。我等身為臣子也要體諒朝廷的難處。“
“我看哪裡是錢糧不足,張江陵行一條鞭法以來,不是自稱國庫充盈嗎?絕對是戶部有蛆蟲,哼,看明年京察科道如何彈劾他們。“
“我等為官,一來為君,二來求祿,祿事不足養親,我等為官做什麼?宗海,你說是不是?“
見話題道了自己身上,林延潮點點頭道:“兄臺所言有理。“
這幾人說得是實在話,當京官就是旱的旱死,澇得澇死。六部衙門每年炭敬冰敬收到手軟,但他們翰林院以及其他九卿衙門就顯得寒磣多了,唯有指望在外為官的同年多少給點。
不是每個京官都如想象中的風光。
就在眾人聊天時,陳思育走了進來道:“林修撰,劉編修,內閣下達的公函已是到署了,你們今日先去文淵閣拜見三位閣臣,稍後回衙收拾東西。“
聽陳思育這麼說,眾人都有些訝異,本以為林延潮他們最少還有兩三日的,沒想到今天就入直內閣了。
當下眾翰林向林延潮和劉虞夔告別。
林,劉二人一併出衙。
劉虞夔十九中進士,所以他雖是隆慶五年入的翰林院,但現在也不過三十出頭。
兩人一併在宮門前驗過牙牌,之後一路走來劉虞夔主動向林延潮道:“宗海兄,咱們這次一併入閣當差,理應相互提攜才是。“
見對方主動示好,林延潮也沒拒絕笑著道:“這是當然,劉編修是延潮的前輩,在翰苑裡也是見多識廣,入閣後在下還要請劉編修提點才是。“
見林延潮姿態放得這麼低,劉虞夔不由哈哈一笑道:“宗海,放心,入閣辦差有什麼不明白的,大可問我就是。“
當初二人在輪值內閣上,相互有過競爭,但這也是正常範疇內,談不上敵對。最後林延潮不靠走關係,而是毛遂自薦以一封平夷詔打動天子和張居正,可謂是贏得堂堂正正,劉虞夔不僅無話可說,對林延潮的才華和這份果斷,也是佩服呢。
當然多虧林延潮當初有先見之明,若是當初貿然站隊,答允了劉元震,與他結盟一併與劉虞夔做對,二人今日就沒辦法這麼愉快的談話。
就算劉虞夔不知此事,而林延潮也不會與他作朋友。
於是劉虞夔對林延潮道:“既是宗海相問,那愚兄有一言提醒,初入閣辦事,其他事尚不著急說,今日我等是要拜見三位閣老,第一次面見上官此乃十分要緊的事,需早作準備。“
說到這裡劉虞夔神情嚴肅地向林延潮問道:“宗海,一會拜見三位閣老,三位閣老是如何人,性情如何,喜好如何,你心底可是有數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