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歷九十七年,景明帝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太子鍾離扶蘇。
訊息一出,舉國皆驚。
百官早有準備,畢竟景明帝早早就開始放權給太子,太子登基是早晚的事。
不過,太子大婚才五天就迫不及待當太上皇的……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幸好禮部那邊早有準備,著手就開始操辦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
三月十五,鍾離暮正式登基為帝,年號建元,封太子妃謝小寧為後,掌管六宮。
東宮還沒住習慣,謝小寧就搬到了椒房殿,而太上皇與太后則搬去了重華宮。
國丈鎮西大將軍謝青森封鎮西侯,爵位世襲罔替,謝家一躍成為京城炙手可熱的新貴。
蕭星暉在英陽關一戰中,立下戰功,被提升成御前禁衛統領,為天子近臣,曾經瞧不起蕭星暉、拒絕和蕭星暉議親的人家後悔不已!
謝小寧入主中宮之後,接見了內外命婦,看著底下身穿不同誥命服飾的命婦,謝小寧頭疼,強打起精神來應付。
說實話,她並不喜歡這種場合。
但如今她作為皇后,很多事就輪不到她任性了。
母儀天下啊!
想想她身體年齡才十六歲。
謝小寧這邊在椒房殿忙著,那頭鍾離暮在金鑾殿上正面對百官奏請新帝遵循祖訓,選秀女擴充後宮。
魏謹言冷冷一笑:“皇上才登基,李大人便著急讓皇上選秀擴充後宮,當初李大人是一成親就納妾嗎?”
“魏相誤會了……”那李大人冷汗涔涔。
“誤會?帝后新婚燕爾,李大人就讓皇上遵循祖訓擴充後宮,與成親納妾有何區別?李大人此舉,將皇上置於何地?又將曾為大梁立下功勞的皇后置於何地?”
“皇上,臣……”
鍾離暮神色威嚴,沉聲道:“朕說過,此生朕只有皇后一人,擴充後宮一事,日後不得再提!”百官震驚,紛紛下跪:“皇上不可,歷來後宮從未只有皇后一人,皇上乃大梁天子,子嗣關乎社稷,請皇上三思。”
“放肆。”鍾離暮大怒,“皇家子嗣,自有皇后為朕生兒育女,你們到底是為了社稷,還是為了私心,將家中女兒送入宮中作為仕途攀爬的工具?”
“臣惶恐,臣不敢!”
“李則居心不良,意圖干涉後宮之事,此舉不可姑息縱容,來人,除去李則官服,拖下去杖責二十,以儆效尤!”
李則驚恐地拼命磕頭求饒,而鍾離暮卻視而不見,以雷霆之勢,直接罷擴音出擴充後宮的吏部侍郎之官職。
除了魏謹言和蘇墨玉,殿上百官心驚膽戰,開始意識到新帝年輕,可卻與太上皇性情相差甚遠,絕不會像太上皇那般仁厚好說話。
聽著殿外李則的慘叫,他們悄悄抹了一把冷汗。
百官以為這就是新帝的手段。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只是開始而已。
建元帝作為太子監國時,行事還算溫和,頗有幾分景明帝的風範。
在呂炳章倒臺中僥倖逃脫的官員還沒來得及慶幸,新帝開始了精簡官職、去冗除弊的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