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大寶他們的訓練依舊。
不過在半個月前,教他們讀書識字已經安排上,謝小寧親自給他們啟蒙。
為此,謝小寧準備了很久。
畢竟這是古代,很多東西跟後世不一樣。
不然,就要誤人子弟了。
在謝家這些少年孩子的家人,如今是對謝小寧極其信任,也願意省出那點錢給他們買筆墨紙硯。
知道他們家裡生活都不容易,謝小寧給他們每人發了練字用的水寫布,練完字之後洗乾淨晾乾即可,緩解他們消耗紙墨的壓力。
謝元明和紅葉都跟著一塊上課,就連謝老太太也跟著旁聽。
謝小寧不像當世的夫子那樣照本宣科,因為閱歷豐富,本身又是個比較活潑的人,她的課講得十分生動,便是三歲的孩子也聽得明白。
時間如白駒過隙。
一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這天,作坊和學堂終於將最後的收尾收好。
謝小寧給學堂起名無涯書院,意在鞭策學子,學海無涯。
書院的匾額是魏謹言題字,另外書院門口刻著的那兩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也是魏謹言所贈。
無涯書院的山長名叫江儒,十六年前,二十歲的他高中狀元,卻不願入仕,跟景明帝說他就是來考著玩的。
景明帝大怒,當時的主考官是呂炳章,要不是皇后和蘇墨玉力保,江儒早就被呂炳章給趁機殺了。
江儒盛名在外,在才學上不遜色於魏謹言,但江儒生性狂放不羈又高傲,對誰都不假辭色,得罪了不少人,名聲遠不如魏謹言。
謝小寧提起辦學堂,魏謹言第一時間將江儒推薦給謝小寧。
他告訴謝小寧此人雖然狂傲,卻不迂腐也有真才實學,他曾數次邀請江儒來白鹿書院,江儒不喜京城而拒絕了,這些年他雲遊四海,閱歷見識較之從前更甚,是山長的不二人選。
謝青森的人找到江儒,看了謝小寧的信件後,江儒二話不說就直接收拾行李過來,接受了謝小寧的邀請。
至於書院的夫子,有六名是白鹿書院出來的學子,有四名是謝青森在外面找來的名師,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別的行業佼佼者也應邀加入無涯書院。
書院落成,永福村和新橋村的村民都高興壞了,一合計,兩村就決定好好慶祝一番。
城裡的大戶人家聽到這訊息後,紛紛差人送東西過來,而柳家更是為他們請了個戲班子,唱足三天。
李大人也百忙中抽空,親自來給學堂揭匾額。
然而,縣學的夫子卻是極其瞧不起無涯書院,認為無涯書院的教學模式是在挑釁他們。
因為無涯書院除了傳統的六藝之外,還教其他行業技能,在那些迂腐的讀書人眼中,把讀書和其他技藝擺在一起,是對讀書的羞辱。
是以這一天,除了永福村和新橋村的村民是發自內心高興,很多賓客都是抱著來看熱鬧的心情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