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說不重要,其實也不算重要,因為百姓該造反,還是得造反,並不會因為你是不是正統,就不去造反。
所以。
蘇澈對待這件事情,自然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此刻這一番理論,讓不少朝臣啞口無言,很多人有心想要反駁,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如果是其他皇帝的話,他們肯定有一萬種理由來辯解、詭辯,就算是蘇澈也得頭疼。
這些文臣,在玩嘴皮子的方面,算是一等一的高手。
可惜的是,他們面對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老朱是真的敢殺人啊。
所以在詭辯之前,都得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夠不夠硬,有沒有資格在老朱的面前說這些!
如此,才沒什麼人敢在這個時候胡言亂語。
大家夥兒面面相覷,算是認可了陛下的這一番說法。
蘇澈見所有朝臣都不反駁,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或許有些人並不認可咱這一套說法,但沒關係,所謂的王朝正統,並不是隨便一套說辭,就能決定的。”
“一個王朝的正統,除了所謂的法統繼承,還需要施行仁政,簡單來說,就是要讓老百姓過得好才行。”
“這一點,方克勤就做得很好,咱是聽說他在民間被人立了生祠,所以才想起來這些事情。”
“咱還聽說方克勤在你們這些讀書人裡的名聲變得很差,有很多人在說他的壞話,希望咱將其貶謫了。”
“可一個朝廷,總要有一些人做實事,你們不去做,也不能阻止別人去做啊?”
“總而言之,我以後不希望再聽到有人在背後議論,說別人說的壞話了。”
這話一出,有些大臣身體忍不住一顫,陛下雖然沒有點名,但很可能知道了是他們在推波助瀾。
方克勤第一條變法改革,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蛋糕,哪怕是朝廷大員,都有不少,這些人心生不滿,在背後議論幾句,甚至推波助瀾,也在所難免。
但現在方克勤真的做出了成績,幹得相當不錯,那蘇澈就不能讓人委屈了,該敲打的,還是得好好的敲打一番。
隨後。
在接下來的朝會上,朝臣開始和蘇澈好好商量了正統的問題。
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的幫忙完善了“得國正者,唯漢與明”的法統傳承。
蘇澈提出的這一套理論,終究是有些簡短了,需要好好的完善一下。
隨著朝會散去。
有大臣忍不住感慨:“得國正者,唯漢與明!陛下這一套法統傳承,將大明的法統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不知道是好事呢,還是壞事?”
“對於陛下而言,這當然是好事,直接跳過了元朝和宋朝的那些事,來到一個全新的層面。”又有大臣忍不住說道。
“看來陛下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啊,這麼久了,還在惦記這件事情,終究是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可不是嘛,此前陛下嘴上雖然承認元朝的政權,但對外國的國書上,卻一直在寫什麼‘元非我類,入主華夏百有餘年,天厭其昏淫,亦用殞絕其命’。”
“還有什麼‘華夏正統,胡人竊據百有餘年,綱常既隳,冠履倒置,是以起兵討之’、‘我華夏為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佈滿四方,廢我華夏之彝倫。是以起兵討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
“哈哈,我也曾略有耳聞,基本上每次都是如此,還有嫌棄宋朝的,‘曩宋失馭,中土受殃,移風易俗,華夏腥羶,有志君子,孰不興憤……’”
這些對外的國書上,一般會被記載下來。
作為朝廷重臣,自然有人看過,這也成了他們的談資。
在那些對外的國書上,老朱的態度很堅決。
老朱不僅看不起元朝,也看不起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