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匆匆,不知不覺就在指縫中溜走!
似乎轉眼之間便來到十月中旬,秋風起,吹黃了山上的樹葉。
兄弟山以及周圍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多了許多腳印。
季小柔負責兄弟山以及周邊土地的開發,劉潔在邊協助,他沒有急於行動,而是先做好前期準備。
對於那哥幾個來說,小老四建大家的大本營,吃好玩好住好就成。
但對於季小柔來講不一樣,大本營建好的同時,必須要把周邊的旅遊開發出來,因為只有開發好才能帶來經濟效益。
儘管哥哥們沒太看重,但季小柔把經濟效益看的極其重要。
花這個錢,既是為了享受,也是為了賺錢。
因為有這個思路,所以他才有百畝桃花園的想法,再不濟還能賣桃子。
老二那邊很給力,在老四的要求下,真派專家過來。
這麼大的專案,外行的季小柔和劉潔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專業的指導和支援。
這些子以來,季小柔沒少跑兄弟山,對於這個地方閉上眼都知道哪是哪。
季小柔的打算年前先把規劃做出來,把用地手續跑下來,來年開的時候再一步步開發。
專案會很大,用錢會很多,這事急不來。
正好是季小柔負責,他本來子就柔和,有耐心也有細心。
在用人方面來講,張小白做的很成功。
胡亮在登峰鋼鐵做的也不錯,這位胡副總終於站穩了腳跟,除了生產之外幾乎抓了所有的工作。
張小白不止一次告誡胡亮,企業管理是門很深的學問,千萬不能因為有了點成績就疏忽大意,而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改變,這就要求一個管理者與時俱進的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張小白沒讓胡亮跟自己學,自己這一完全是從書中以及經歷裡總結出來的,跟正統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人學不來。
要學就學習打工皇帝李向龍,他有經驗更有本事。
有張小白牽線搭橋,胡亮經常跟李向龍虛心請教,哥倆總在一起吃飯,美中不足的是李向龍變回去了,不抽菸不喝酒。
對於兩個大老爺們兒來講,吃飯沒菸酒確實很沒勁。
一個真心教,一個虛心學,胡亮本來悟就強,進步特別明顯。
懂得越多,胡亮越覺得白哥的偉大,他之前做的那些壯舉,著實不簡單。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李向龍佩服張白的原因,有時候對於張小白做的一些事覆盤,如果自己處在他的位置,會不會成功?
或許會,或許不會,方法肯定不一樣,但不會比他做的更好。
這些子,最重要的不是教胡亮,也不是管理鼎然,更不是和張小白跟那些老闆們逢場作戲,而是跟杜夢妮相處。
當然不是現實中相處,也不是處物件,只是在網路裡聊聊天。
以前跟杜夢妮說話,李向龍總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樣子,提不起男子氣概。
自從上次事件,李向龍受到張小白的影響,決定重新做自己。
如今跟她聊天沒有以前那麼小心了,也沒有那麼客氣了,相反效果更好了,倆人現在的關係更加自然有些親近。
比朋友更近,距離侶還差些,倆人出於這種第三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