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億歐元,這就是天啟集團最新的估值。
而且還是被金融公司一致贊同的估值。
文章出現之後,關於天啟集團的討論再一次的達到了新的高度。
捧殺,這個詞就出現徐平安的腦海內了。
必須轉換話題,必須引導話題,在這麼下去對天啟集團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喝著茶水思索了一下,徐平安就站起來到辦公桌那邊坐下來開始在電腦上打字。
寫了一些後,琢磨一下就直接刪除了。
整整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徐平安的社交賬號更新了。
十年飲水,冷暖自知。
十幾年來,天啟集團將每年純利的百分之六十五用於科技研發投入。
有現在的成績很奇怪嗎?
全球各行業巨頭企業,哪一家在科研上投入能夠跟天啟集團相比。
這是我向那些發達國家企業所學習到的經驗,這些經驗是你們所拋棄的。
你們追求短期的高昂利潤。
你們拋棄了這些優良傳統。
我撿起來了。
造就了今天的天啟集團。
徐平安的這個發言,被很多媒體進行了轉載,很多人看完後都不吭聲了。
尤其是美國的國際巨頭企業們,看到徐平安的發言真的是無話可說,因為徐平安說的都是事實。
董事會追求的是利潤,企業的科研經費被壓縮到現在的地步還是ECO們拼命爭取的結果。
如果沒有CEO們的爭取,很多企業都會裁撤掉企業自身的研發部門。
不是董事會的人沒有長遠眼光,而是當時科學研究進入一個瓶頸,連續很多年都一個成果不產生。
一年兩年可以容忍,三年也可以忍耐,四年,五年呢。
那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只能說,天啟集團崛起的時機真的是太好了,正好趕在新一代科技突破的節點上。
徐平安大力的投入,換來了今天的收穫。
很快,很多專家跳出來了了,開始大談西方社會的科研傳統,開始批評那些國際巨頭過於追求短期利益而拋棄長遠利益。
一個兩個可能引起不了轟動,當成千上百的國際專家們開始站出來噴這些事情的時候,話題開始轉變了。
很多CEO們不服氣開始在媒體上跟這些專家們打嘴仗,鬧得是熱鬧非凡。
徐平安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總算是又過去一關。
很多有心人也看到了這種狀況,不少人都是長長的一聲嘆息,徐平安這個混蛋太過於精明瞭,釋出了宣告就直接引導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