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聯軍正準備大舉攻打虎牢關,洛陽方面卻傳來一個駭人聽聞的訊息。
董卓喪心病狂,認為關東聯軍的目的就是為了重新扶劉辯上位,因此毒殺了劉辯。
這樣一來,果然給關東聯軍造成很大的麻煩,內部出戰了不同的聲音。
兗州刺史劉岱和徐州刺史陶謙認為少帝已死,再討伐董卓已經沒有意義,遂率軍回自己的地盤去了。
關東聯軍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袁紹提議奉劉虞為新天子,以為正統,對抗董卓。
這個提議受到韓馥等人的贊成,於是他們派出使者前往幽州。
劉虞知道此事後,堅決反對,袁紹只得作罷。
至此,關東聯軍名存實亡。
不久橋瑁以軍中無糧為藉口向孔侑借糧,時孔侑軍中亦無多餘糧草,因此拒絕了橋瑁。
橋瑁以此為藉口出兵殺死孔侑,吞併了他的人馬。
後來橋瑁軍中出現兵變,橋瑁為劉岱所殺。
袁紹為聯軍盟主,對諸侯之間相互吞併,卻如視而不見。
他當時只是渤海太守,但是他已經不滿足於渤海這麼小的地方。
他的謀士逢紀看出了他的心思,對他說:“以主公的威望、名氣,不應該只侷限在渤海這樣的小地方,寄人籬下。”
袁紹嘆息道:“吾亦有此念,苦於沒有出路。”
“主公,今天下危亡,當趁亂而起,不取一州之地,不足以取天下呀。”逢紀說道。
袁紹眼睛一亮,急切的問道:“先生有何妙計?”
“冀州乃天下糧倉,今韓馥怯懦,德不配位,何不取之?”
袁紹哭喪著臉說道:“吾亦欲取冀州,奈何韓馥久據冀州,兵強馬壯,萬一事情不成,到時反而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只見逢紀微微一笑,湊近袁紹耳邊道:“何不與公孫瓚聯合,以平分冀州為條件,使其攻打韓馥,到時韓馥抵擋不住,必然害怕,咱們再曉以利害,逼迫韓馥退位,冀州就落入主公的手中了。”
袁紹聽了逢紀的計策,大喜過望,拍手大笑道:“妙計,妙計啊,先生果然大才,吾若得冀州,必不相負。”
袁紹自有了這個心思,就更不把討伐董卓放在心上。
這天魏延正在營房看書,突然腳步聲響起,裴元紹走進來說道:“魏老大,孔大人求見。”
魏延一驚,緊忙說道:“快快有請。”
說著,魏延起身隨著裴元紹往外走,親自出去迎接。
這孔融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恐聖人的後代,詩書傳家,在士林當中很有威望。
“先生今日怎麼得閒到我這裡來?快快請進。”魏延一走出營帳就看到孔融,連忙上前行禮。
武安國也跟在孔融身後,魏延禮讓他們進入營帳,並讓裴元紹去準備酒席。
魏延如此熱情,讓孔融很是受用,他笑著說道:“文長老弟,不用如此麻煩了,我融此來一是為了感謝那天你搭救安國,二來嘛……是為了向你辭行。”
“辭行?”魏延一愣,“文舉兄難道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