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宋的土地,只怕十之八九都落在了王公豪族手中,百姓無路可走,只好習武自強,導致武林興起,武人不服官府管教,各自佔山圈地,要麼建立門派,自給自足,要麼呼嘯山林,為禍四方!”
“但無論是門派還是山寨,都不納稅糧,其實於國無益,朝廷無力討伐,只好各自相安。然國家積弱,已是大患,以我之見,大宋最多不過十年,要麼北地皆被外族瓜分,宋廷南遷,要麼,內憂外患並起,國祚徹底滅亡。”何邪最後道。
何邪雖有些言過其實,但大宋再有三十四年,就會迎來靖康之恥,說起來,其實也不算太誇張。
段譽和喬峰都沒有反駁,只是面色都很凝重。
宋廷朝堂如何,他們這些生於斯長於斯之人,最清楚不過。只是溫水煮青蛙,生來便是這個環境,他們已經麻木了。
古人很多時候不是沒有見識,而是身處洪流之中,根本無力改變。
“再說大遼,”何邪接著道,“大遼以武立國,自澶淵之盟後,也近百年無戰,導致軍制荒廢,貴族享樂奢靡,偏偏大遼周邊,黑韃靼各部以及黑水女真厲兵秣馬,已有崛起之勢,且這些草原部落都仇視大遼,若此時大遼內部生亂,只怕有滅國之兆!”
喬峰和段譽同時面色一凜,他們倒是頭一次聽說這種論調,歷來,大遼都是其餘四國頭上的一座高山,很難想象大遼會突然滅亡。
事實上,遼國比北宋滅亡還要早兩年,完顏阿骨打此時已經拉起了一支千人的隊伍,正在東征西戰,擴大自己的部落版圖,三十二年後,他的兒子接過戰錘,親手敲響了遼國的喪鐘,又兩年,女真人又把宋廷皇室也基本上一窩兒端了。
“至於西夏,此國窮兵黷武,朝政向來混亂。”何邪搖頭,“西夏與草原比鄰,其國人人善戰,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此國滅亡,也只是遲早之事。”
其實西夏堅持了很久的,成吉思汗打了二十二年才徹底滅了西夏,自己都死在六盤山了。可見党項人真的是能征善戰。
而且西夏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西夏被滅後,一部分西夏人經過數千裡跋涉,在蜀地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叫做“西吳”,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被徹底消滅。
“吐蕃諸部分裂已一百餘年,如今密教盛行,各部勢力均衡,只怕局勢依舊會持續很久。”何邪接著說。
此時的吐蕃,是很多部落的統稱,其實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
鳩三大老牛哄哄說自己是吐蕃國師,其實他只是其中一個小部落的“國師”,所謂“大輪明王”,也是這個部落的首領冊封的。
只不過這人太擅長自我包裝了,一見人就說自己大,還是三大,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覺得他來頭唬人了。
“吐蕃自上而下人人事佛,百姓但有一金一銀,乃至一針一線,都用來供奉僧侶,當真苦不堪言。一旦中原草原戰局明朗,勝者不需耗費一兵一卒,就能召降吐蕃各部。”
何邪說到這裡,段譽卻有些心虛,因為他大理國何嘗不是過度崇佛?大理常年不知兵事,修生養息,但國庫依然空虛,原因就是歷代先祖均大建佛寺,把錢都花得差不多了。
想想何邪之前去的身戒寺,那麼偏僻的地方,卻有那麼豪華的佛寺,比起大宋,除了佔地面積小,只怕論及奢華,連少林寺都比不上。
至於大理天龍寺,要不是名聲不顯,天下第一寺的稱號,還真沒有少林什麼事兒。
接下來,何邪就說到大理了。